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台门原来不是大哥一个人的家啊!

(2014-12-10 18:31:48)
标签:

历史

小说

分类: 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

新台门原来不是大哥一个人的家啊!

洪砾漠

周遐寿在酣甜的睡梦中,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觉醒来,他顿时感到头脑轻松许多,忽然想起他有好长时间没有回老家看看。现在可以去了么?空中有一个声音传来:可以的。

周遐寿感觉身轻百倍,出了八道湾胡同里的宅门,来到街上,一跺脚,就生风似地踏上了一片白云。白云载着他飘入云海……他正思量自己何时练就这功夫?他却轻飘飘着地了。到了家门口。

真像老话讲的: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如来佛在天上打一个哈欠,世上就过去了一千年的时光。
  
周遐寿首先吃惊的是:他过去熟悉的东昌坊,如今改名叫鲁迅中路了。老台门的门头上挂上了“鲁迅祖居”的木牌。新台门的门头上挂上了“鲁迅故居”的木牌……

原来位于新台门的大门口西侧的张永兴棺材店不见了。周遐寿急忙走进新台门,看到几个房间里陈列的是大哥、他和三弟乔峰的著作……
  
周遐寿看到继祖母蒋菊香( 18421910)卧室、母亲鲁瑞卧室并排着,还在的。大嫂朱安的卧室原来在继祖母卧室的楼上……

鲁迅卧室内有一只床,一只书桌,桌上有煤油灯……问题是,这里只是大哥与大嫂分居之后的临时住处。这里原来是周家新台门的一间书房,里面有一只不怎么讲究的二十四史书柜,如今不见了……三弟乔峰口述、周晔(ye)整理《鲁迅故家的败落》(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8月版本)一书的目录页前面有《绍兴附近村镇示意图》、《晚清东昌坊口示意图》、《晚清新台门(西部)》(示意图)、《晚清百草园示意图》、《书中人物表》……这些图表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新台门原来的布局……
   
最令周遐寿不解的事情是原来的叔祖父周玉田一家的住房里的家具不见了,不伦不类地陈列着赵延年的画作……

周遐寿焦急地寻找他和羽太信子及幼年的儿子周丰一的卧室、
三弟乔峰的卧室……令他大失所望。这个地方已经没有他和三弟的卧室了……这个新台门原来不是大哥一个人的家啊!还有幺叔凤升也是在这里结婚办喜事的。我的阿娘并没有因为凤升叔是庶出的而歧视过他……凤升叔比我还早些时候就到南京去读书了,毕业后,在清朝水师的舰船上当过小官……
   
周遐寿愤愤不平,有口无心地说出了上面这些话……周遐寿踱到百草园……从园的东侧的一扇木门,走进了他家隔壁的朱朗仙宅……这里如今叫鲁迅笔下风情园,也不伦不类……周遐寿猛然想起往事:周家新台门被他家和亲房的周玉田等人合伙卖给了朱朗仙家里,交屋的期限是民国八年(己未年【羊年】)腊月底……既然房屋卖给朱家,朱家人还有保留周氏大先生、二先生、三先生的卧室的必要吗?……

周遐寿脑海里映现出一本书:陈光中著、中国文史出版社(北京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20117月版《走读鲁迅》。这本书的281页介绍:绍兴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531月。1973年,在鲁迅故居的基址上修建了陈列厅。2003年初,为恢复鲁迅故里的传统风貌,陈列厅被拆除,重建为周家新台门。实际上,绍兴鲁迅故居所在的东昌坊口一带都应当属于纪念馆的范畴,而新建的纪念馆展厅位于鲁迅故里(应为故居——砾漠注)的东侧,在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和周家新台门之间……

上述这段文字像放电影故事片一样在周遐寿脑海里过了一遍。周遐寿刚才的愤慨像阳光照射下的一块透明的冰块一样消释了。他原来想为保护过新台门的功臣——朱朗仙及其后人鸣不平,看起来也没有必要了。

周遐寿穿着白绸长衫,在熙来攘往的游客中间慢慢步行,出了朱朗仙的旧宅的东门,来到仁里……这里已经面目全非了,非复1919年以前的原样了……他脑海里浮现着黄裳先生的一篇访问他的文章《老虎桥边看“知堂”》:
   
他想了一会儿,说有一次在监中为一位朋友题画的诗,写了下来:

墨梅画出慿人看,笔下神情费估量。恰似乌台诗狱里,东坡风貌不寻常。                     为友人题画梅   知堂

 

那还是1946年周遐寿在南京住在老虎桥监狱中的事。他正在接受审判的期间,一个名气不大的记者黄裳被监狱长允许来牢房里看他:一会,我在窗外看见一位狱吏带了一个老头儿来了。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周作人,不过在印象中,是早已有了一个影子了的,现在看看“正身”,大抵差不多。他穿了府绸短衫裤,浅蓝袜子,青布鞋。光头,瘦削,右面庞上有老年人常有的瘢痕,寸许的短髭(zi)灰白间杂,金丝眼镜。(这是他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的“唯一”的一副金器,三十年前的老样子。)……请他坐了下来。他搓着手,满脸不安,等候我发问。这种“会审”式的访问很糟,简直没有什么话好说,只问他这儿过得还好否?他回答还好。我问,这是第几次来南京了。他说南京是他作学生时住过的地方,以后来往路过也有好几次,最后又含糊地提起上前年的那一次南游。那次“荣归”,在当时敌伪的报纸上很宣传过一阵子……(黄裳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20091月版《来燕榭少作五种》207页—209页)
   
周遐寿懒得回忆黄裳那次访问他的情景,一跺脚,又踏上了一片白云,离了家乡……落地了,他又置身在北京的街道上,悄俏地步入八道湾胡同11号院内……
                  2014
1210日上午(阴天),起草于毛宅

 新台门原来不是大哥一个人的家啊!



新台门原来不是大哥一个人的家啊!

新台门原来不是大哥一个人的家啊!



新台门原来不是大哥一个人的家啊!

新台门原来不是大哥一个人的家啊!

新台门原来不是大哥一个人的家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