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10年内再不要给莫言颁奖了
(2013-12-31 17:04:17)
标签:
散文文化 |
分类: 原创散文 |
散文
洪砾漠
今年(2013)12月19日,CCTV-1套《新闻联播》播发了一条消息:第二届中华艺文奖揭晓,才旦卓玛等荣获终身成就奖,莫言等人获奖了。
看了这条消息,我当然要祝贺才旦卓玛获终身成就奖,但对于评委们给莫言一个奖项却特别反感。我也不怕别人挖苦我:“你是不是嫉妒莫言多得了一个奖项?”不管别人怎样议论我,我要坚持我的个人看法。
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中国引起一阵轰动效应。叶开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1版1次印《莫言的文学共和国》一书附录的钟宜霖译《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颁奖典礼授奖词》却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篇幅对中国现代历史、当代历史【所谓毛(泽东)时代】、当代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等作了错误的阐述甚至有不少的歪曲、误解。对于这个授奖词,我不能接受,我还要向瑞典皇家学院诺奖评审委员会提出抗议。
2012年度中华文化传承奖授予白先勇、莫言等人。我觉得也无话可说。既然外国人能够给莫言颁奖,我们中国人不可以给莫言颁奖吗?
对于文学作品评奖,格非的看法很有道理。格非说:“你就是得了诺贝尔奖也没用,你的作品只能代表一种声音。另一个原因,我们已经进入后革命时代,革命结束后,左翼思想在西方衰微,这导致一个问题:文学过去永远是和文学运动密切联系,现在给它釜底抽薪。而没有这样的文学运动,没有这样的文学口号,也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文学作品,没有大师,也不可能产生大师,因为土壤没有了。”(王安忆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1月北京1版1次印《万千气象——中国著名文学家访谈录》第237页)
我们中国人必须清楚地看到诺贝尔文学奖在世界上的影响毕竟有限度,因为这个文学奖的评审历来存在争议,因为这个文学奖的评委们时时出现偏差……2012年度的授奖词大谈莫言的部分作品的政治倾向。可是,2013年度的授奖词却只谈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的文体特点(门罗主要青睐短篇小说)、门罗的作品总体倾向(关注特定地区的人的生存困境),与去年(2012年)大谈特谈政治(关于毛【泽东】时代的人事等等)恰好相反。凡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会认同82岁的爱丽丝·门罗的作品本来就有艺术特点,用不着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褒奖……
其实,莫言原来的生活和人生道路是多么艰难,他本人有苦难言。莫言本来出生于1955年2月17日(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可是,他在部队时,由于提升干部的条件苛刻(限制年龄),为了提干,他从北京赶回老家,走后门,把自己的年龄改小了一岁,出生时间改为1956年3月25日。请问:文艺界的评委们如果在莫言的这个人生阶段给莫言评上一个文学奖,莫言不就可以不用弄虚作假而更改自己的出生日期么?
我清楚地记得北京女作家毕淑敏1995年秋、冬间在北京师范大学给作家班学员们讲课时说的一件事:毕淑敏中篇小说《昆仑殇》荣获解放军文艺奖×等奖项,她说:“评委们其实不该将这个奖授给我,如果授予在军旅中的作家,那个作家还可以评上职称,提升干部……”
莫言在获得茅盾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即使再获十个或一百个文学奖、艺术奖,对于他已经没有多大的好处了。相反,他今后10年内获得奖项越多,对于他有反感的人也会觉得奖项于莫言已经失去了意义,已经没有正面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