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亲历记

标签:
文化 |
分类: 原创散文 |
散文
洪砾漠
初冬的上海,天黑得早啊!
11月29日下午,我在青浦区练塘镇参观了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后,我乘坐的练塘至虹桥的公路专线班车于3点20分许发车,约1小时就达到了虹桥火车站前的停车场。天空还有耀眼的阳光。我从火车站地上一层转入地下B1层,汇入预备乘坐出租车的旅客在南出租车上车点的地下通道排着长龙似的伍队……伍队缓慢移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一个没有两只手掌的断臂的白头发白胡子的老头用两只手臂夹着一只破旧的白色搪瓷饭钵挨个地向我们队伍的旅客乞讨,哀声说:“行行好,给点钱我……我手都没有了……”我前头的旅客纷纷从衣袋或手提包里掏出1元钱的硬币扔入白色搪瓷饭钵,发出丁当丁当的响声……5点11分许,我才排队到了上车的通道,听从保安人员的安排,坐上一辆出租车。约1分钟后,出租车行出通道,在地面上的道路上行行停停。天空已经黑了。上海的街灯、楼房内外的灯、广告灯都亮了……我感叹地说一声:在地下通道排队竟花去46分钟的时间。司机说:“你这还是算好的啊!有的时候,旅客排队一、两个小时才能坐上出租车。”他最担心路上堵车。
我说:“我希望你在6点钟以前将我送到延安西路上的美宇宾馆,我们年会的主办方巴金故居为我预订的房间必须在6点钟以前办理住宿登记……”司机说,就怕堵车。
幸好!出租车在路上行行停停,终于在下午5点48分到了延安西路949弄的弄口,我望见弄口有“美宇·住宿”字样,心里喜滋滋的;将54元车钱付给司机,下车,入弄口,入宾馆,在前台登记。我来不及看房间,立即转身,往淮海中路1728号(南鹰饭店)走去……6点19分许,我进入南鹰饭店。在一层的一侧有一排木桌。桌后有4个穿青蓝色制服的青年在接待参加民间读书年会的代表。此即报到处。我向会务组的朱银宇等人交了会费500元,领到他们赠我的一小袋书刊、画册等。我在大厅中间,遇见徐雁(秋禾)从固定楼梯上走下来。他和我握手,问:“你刚来的吧?”我说:“刚来。我们第四次见面了。”他说:“是……”我和他一面往餐厅走,一面聊几句。
真是巧。我这次来开会,见到的第一个熟人是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徐雁,第二个熟人是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文学研究方面的资深教授陈子善。今年7月20日,陈子善不顾酷暑炎热高温,从上海到太仓图书馆娄东大讲堂作《发现张爱玲,认识张爱玲》的专题演讲,我听他演讲时作了笔记,整理成文,发了博客文章。
我今晚见到第三个熟人是曾纪鑫(《厦门文艺》主编),我立即签名赠给他一本散文集《江海梦忆》。这时,去年11月在东莞山庄和我同住一室的芜湖市作家汪应泽老人走过来和我握手问好……高头大额的徐玉福(《悦读时代》主编)、冯传友《包商时报》编辑)等等,陆续来到了餐厅。我是第二次见到他们。
我第一次见面的张欣(张子张、杭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余新伟(无锡冯其庸艺术馆副馆长)等人与我同桌共进晚餐。曾经为我的《江海梦忆》一书指出错误的王金魁走过来,向我赠送一件书法作品:旷朗无尘(癸巳初冬简堂金魁书)。
今晚,我刚见到余新伟,马上想起冯其庸和他的学生叶君远合著《吴梅村年谱》……
夜晚8点04分,我离开南鹰饭店,步行回美宇宾馆,入住地下室1012号房间。打开房间,有一股不太浓厚的霉味入鼻。房价每天128元。我贪这个便宜的房价才住这样的房间。不过,我马上在头脑里浮现出一个场景——青年时期的李尧棠在法国巴黎住着充满煤气和大蒜气味的房间,孜孜不倦地读书、写作……《灭亡》的部分篇章就是在这样低劣的住宿条件下写出来的。《灭亡》的作者李尧棠后来以巴金为笔名发表文学作品……今天,巴金故居的朱银宇等人辛劳为我们第十一届民间读书年会暨《点滴》作者座谈会的代表订房间,筹备各种会务……巴金当年吃得了的苦,我也可以吃得来……许广平在上海“孤岛”时期(日伪军占领上海时期)曾被日本宪兵捉去,忍受酷刑……许广平忍辱负重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艰苦奋斗……
11月30日上午9时30分,在南鹰饭店八楼会议室,读书年会暨《点滴》作者座谈会按预定时间开始了。陈子善主持上午的会议。蔡玉洗、董宁文、臧建民、徐雁(秋禾)、王稼句、谭宗远、王振良(天津市《天津记忆》主编)、臧杰、余佐赞、江少莉、卢礼阳、冯传友、彭卫国、张欣(张子张)、朱晓剑发言。
徐雁发言要点:一、对巴金青年时期信仰无政府主义的看法。巴金信仰无政府主义主要针对旧中国黑暗的军阀统治(政府)不满,主张不要大政府,其实要小政府。二、每年的读书年会的主旨就是爱好读书的各种各样职业的人的聚会,不拘形式,畅所欲言,以这种方式交流办刊、读书的经验……
中午12点开始吃午餐。午餐前,我就上午没有搞年会代表集体合影留念的事情向主办方巴金故居的工作人员蒋珊珊、朱银宇、吴佳丽等人提个醒。他们说:集体合影安排在下午,在巴金故居的后花园……我拍手叫绝,说:“安排得好!”
下午1点许,代表们结伴联袂,步行去武康路113号(巴金故居)。路上经过湖南路的一段路,约5分钟的路程。
在巴金故居的后花园集体照相(合影)后,我们跟随吴佳丽从后花园转到故居正前方。
吴佳丽作为讲解员,向我们介绍了好多我原来不知道的有关巴老的事情。我上次参观时忽略了巴老在“文革”期间住过的车库……我上次在故居一层太阳间,见到一个小狗包弟的塑像存放在一只书柜的顶端,这回不见了。我急忙向吴佳丽询问。她解释说:“小狗包弟的塑像身上太脏了,今天拿出去清洗,等洗干净了要放回原位置的……”
我问吴佳丽:“巴金的两个妹妹晚年住在三楼藏书的房间吗?”
吴佳丽答:“不是的。巴金两个妹妹和巴金的继母原来住在楼下客厅隔壁的那间房里。两个妹妹晚年也住在那间房里。”
我觉得巴金的故居并没有恢复到巴金中年到晚年居住时的原样子,主要就是楼下一层客厅隔壁的那间房,原是巴金两个妹妹和亲友住过的地方,现在将床铺等家具撤走了,陈列着巴金的著作和文物……我觉得这样陈列不好,建议另建巴金纪念馆以便陈列文物,以致使巴金故居尽最大可能地恢复原来的状态。
下午3点—5点,读书年会继续在南鹰饭店八楼会议室举行,兹不赘述。
附录:相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