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难先撰《余诚传》洪砾漠校注文本
(2012-09-22 16:39: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历史传记 |
余 诚 传
散文作者:张难先
余诚,原名仲勉,字简斋,后学制放炸弹术,改署剑侪,湖北麻城人也。少,从其族人余浩吾究周秦学术及明末顾、黄、王三大儒遗书,懔然兴国之痛。复见清政不纲,亲贵用事,乃毅然游长江上下,欲结当代贤豪,共图光复。会吕槐庭、曹亚伯等设科学补习所革命机关于武昌,诚慨然加盟。所被封,赴日入同盟会,友善陈星台、王博沙。陈氏以忧愤蹈大森海死,诚几殉焉。时总部派各省分会会长,回国组织机构,湖北则推时功玖,不肯归,继张昉,继陈镇藩,俱不应。诚愤慨曰:“革命宜在内地策动,聚他人国都,快口耳之谈,庸有济乎?!”总部乃改派诚。奉命后,即首途返国,藉日知会代根据地,刘静庵、冯特民首先加盟。诚尽力向军学界阐扬本党主义,均为感动。时日知会办有江汉公学、游学预备科。诚热心教育,凡课程教务惟力是视。静庵知其劳也,驰书邀张难先任督学。难先至省。诚始知之,曰:“不可,难先科学补习所嫌疑重,驻会非计,彼在外县办教育较宜,此间事仍吾任之,毋过虑也。”静庵谓然,诚独任其劳焉。
秋,萍醴军兴。胡瑛等奉总理(指孙中山——砾漠注)命来鄂,谋响应。诚、静庵、瑛方聚而规划,为无赖郭尧阶所悉,告密于巡警道冯启钧,导捕瑛、静庵。诚、瑛正在汉口民利栈计事。郭见诚在,以手示意。诚走,捕瑛渡江系巡道署。诚既倖脱,始知郭已变节,充暗探,愤欲死;谋募死士刺郭,劫瑛等于狱。风声日急,诚从父子敦、友屈竞存等促避,乃亡申(指上海——砾漠注)。先是郭隶籍本党,胡瑛、宋教仁等俱与之善,归国后,预闻日知会秘密;后因浪漫,暗中变节,诚与静庵、瑛俱不知也。诚至沪,沪上党人以诚与瑛同在一处,何以一捕一免,甚疑诚,几无以自明。盖诚至性感人,素为郭所敬惮,捕瑛时,见诚在,良心不安,故示意避之。彼时,诚郭以有所见而关注同志,初未疑即捕瑛之人也。久之,事实传沪上,诚之心迹始明。
丁未春,江督端方闻诚匿沪,悬重赏购之,复亡日本。在日惩于武汉之痛事,谢绝交游,心情至苦,复悲老亲不能养,并被恶名出亡,贻父母忧,伤感成疾;归国不久,没于家,年二十有六,无子。论曰:“诚笃实君子也,弱冠举于乡,好学不倦,乃遭倾覆危险之世,致同贾长沙(指汉朝贾谊——砾漠注)以痛哭流涕伤生,悲夫!”
补记:本文录自张难先著《湖北革命知之录》。张难先说余诚(余仲勉)“没于家”,足见张难先非常关心余诚的命运和结局。张难先是通过熟人打听到余诚“没于家”的。事实上,余诚病重,由李四光、陈子静等由日本护送归国,由革命同志和亲友护回家乡湖北麻城县(今改市)东部山区木樨河乡,在余诚的干父余子敦家疗养,最后病逝于花园屋。时人称余子敦宅为花园屋,宅内有二层洋楼(西洋式样的楼房),楼在后花园内。余诚的家此时(清朝末年)在木樨河乡以北约五十里的七郎畈(属东义洲乡),宅名庄屋。因此,张难先说余诚“没于家”只是张难先打听的消息,不属实。
——洪砾漠,2009年7月25日补记于枫泾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