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后前三天上班,建议“适度摸鱼”!![原创]

![长假后前三天上班,建议“适度摸鱼”!![原创] 长假后前三天上班,建议“适度摸鱼”!![原创]](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长假后前三天上班,建议“适度摸鱼”!![原创]
刚刚结束国庆长假走进工间的你,是否感觉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对着电脑屏幕发呆,甚至对手中的事务产生一丝莫名的抗拒,这也许是大部分人的感受,被称作“节后综合症”。此时,比起硬撑着“假装努力”,适度“摸鱼”反而能帮身体和大脑更快找回工作状态。#节后第一天上班建议适度摸鱼# 这个话题今日登上热搜,引发了广大上班族的强烈共鸣。
科学解释,“节后综合征”其实从来不是玄学,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的身边。长假里疯狂出游、熬夜追剧、报复性补觉,打乱了生物钟,上班后身体就像“生锈的机器”——头晕乏力、注意力涣散、坐工位如坐针毡。医生专家介绍,人们在经历了一段相对放松、自由的假期后,重返工作岗位时,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症状。特别是国庆八天的超长假期,大脑和身体处于“低功耗”的放松、娱乐模式。假期结束,“极度放松”到“极度紧张”的突变,会打破这种平衡,给身心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不适。
为此,专家医生建议,长假后前三天要适度“摸鱼”。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理门诊主任医师张华建议:刚上班前三天不宜安排高强度的工作,以免加剧节后综合征的症状。中日友好医院专家田宏直言:“从松弛到紧绷的切换,相当于让心脏一天内经历春夏秋冬,前三天强行高强度工作,等于逼着跑完马拉松的人立刻去爬山。”如果此时,进行一些不用深度思考的轻松活动,也就是我们说的“摸鱼”,就能有效降低谷氨酸浓度,把大脑中的“废物”清理出去。
所谓“适度摸鱼”,并非完全摆烂,而是用低强度的活动过渡一下。比如提前10分钟到办公室,先整理下杂乱的桌面,给绿植浇浇水,再泡一杯喜欢的茶或咖啡,写一写小散文,用熟悉的小事让自己放松下来;也可以在工间休息时间,办公室内来回走走,和同事简单聊聊假期的趣事和经历,这样既能缓解紧张感,又能快速融入办公氛围;还可以把当天的事务拆解成几个小任务,先从最简单的开始,避免因面对复杂工作而产生抵触情绪。再比如,节后前三天别碰核心项目,优先处理文件整理、数据归档、抄写文书等机械性的简单任务,让大脑进入“低负荷运转”适应节奏。
“适度摸鱼”,最关键的是把握“度”:摸鱼别摸出“领导站在身后三分钟都没发现”的社死现场,也别摸成“一天下来啥也没干”的负罪感,更别因为这样养成了“成天摸鱼”的习惯。毕竟,工作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把握好节后前三天的工作节奏,就像给生锈的机器上点润滑油,等灵魂彻底归位,再火力全开也不迟。
(薛智之0616,即日,于杭州,部分文字借助DS生成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