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劳动,中小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原创】

(2022-05-06 11:26:31)
劳动,中小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原创】劳动,中小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原创】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今年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修家电、种菜......这则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网络热议,冲上了微博热搜榜首。网友们、家长们纷纷表示支持和点赞,“这是中国义务教育前进的一大步”,“这才是双减之后,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应有之义”,“觉得挺好的,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真正含义,能够让中小学生学会在社会生存,能够成为建设国家的接班人”,“培养中小学生独力自主的生活能力,很有意义!”。还有的网友和家长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建议将劳动教育加入高考,立竿见影!”,“现在一些中小学校还不具备条件教这个?建议政府、社会要帮助学校解决教学条件的问题!”,“建议劳动教育课程在学校内完成,不能变相成为家庭作业,成为家长的额外负担!”......
我们先来看看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的标准,什么是“劳动课程”?资料显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是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文中的关键词: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就是让中小学生亲身参加日常生活、生产和服务等劳动,在动手中出力,在劳动中流汗,达到锻炼意志、培养品质的目的。劳动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等。也就是说,今后的中小学生义务教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打扫卫生、整理教室,还要学煮饭、学种菜、学修家电;不仅仅是掌握一项劳动技能,更注重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的培养;不仅仅只看劳动的结果,更关注劳动过程表现,让劳动成为中小学生的重要品质。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中小学生,是人生认知成长、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让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必要的劳动教育,让孩子们在实践劳动中学到生活基本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养成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团队协作意识。这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认识,营造“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社会风气,更重要的是,对于他们的性格养成和今后的就业成才也能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为此,劳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现实中,劳动课程在一些学校实施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小到扫地抹桌,中到洗衣做饭、大到种地修理,有些都是中小学生日常接触、力所能及的事情,却常常在中小学教育中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排不上课表日程。有的就是排在课表里,也是轻轻带过,用打扫卫生来代替,没有将劳动作为教育课程的内容来对待。有的劳动课常常被“主课”所排挤,甚至有些班级打扫卫生,请钟点工去“代替”孩子……导致一些孩子不爱劳动,不会干活,甚至产生了“劳动者卑微”的误导思想。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去年3月份,教育部也曾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等。当下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又对劳动教育课程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热议中的网友们、家长们对劳动课程的落地落实给予了极大的期望和期待,真心希望各级部门和学校能积极推动,让课程在学校得以真正实现,让孩子们的劳动品质在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升。综合网友们的意见,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政府要大力支持学校的劳动课程,提供标准、经费、场地、师资、技术等方面的保障。二是学校要主动作为,充分挖掘学校的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设置课程内容,确保在时间、内容、效果上的落实。三是社会、家长要积极配合,走好校企合作、家校协作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教学路子,让中小学劳动教育真正成为喜闻乐见的课程,让孩子们真正体味到劳动的快乐、劳动的光荣!!!
(薛智之0616,即日午,于杭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