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洪湖渔翁涂纪章的博客
洪湖渔翁涂纪章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296
  • 关注人气:5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求人之志章五

(2023-07-03 16:25:51)

求人之志章五

原创/田康/朝闻道夕拾/2022-06-04/16:04/发表于江苏/正坡/手機微信

求人之志章五

经文: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如何修身?如何做到广知?在求人之志章节里面给出了最全面的方法,只要去做就能不断的完善自己,是完善自己,不是完蛋自己。如何完善自己呢?与道同体。如何完蛋自己呢?悖道而行。

这个宇宙目前人类已知的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的世界,一个是能量的世界,能量的世界也叫精神世界,意识世界,思想世界。物质世界争夺的载体与方式就是刀剑,炮弹;而能量世界争夺的载体与方式就是教育,文化艺术。这次全国闹得轰轰烈烈的小学生毒教材事件就是后者的争夺,失去了这个阵地我们将失去半个中国,这或许是某些人为了个人私利出卖了这个阵地,牺牲了一部分儿童,甚至牺牲了几代人。

人的能量世界的发展,也就是人的精神意识的发展也是有阶段的,一个阶段是自己完蛋的阶段,自己无法突破自己的意识局限;一个阶段是自己完善的阶段,这是自己突破了自己的意识局限。如何自己突破自己的思想意识局限呢?其方法就是博学切问。

何谓博学?博不但要求有深度,而且要求有广度,例如只学习数学这个专科这就是学习的深度,学习了数学,还学习了语文、绘画、雕刻等,这就是学习的广度。

何谓切问?如果说博学是读书,那么切问就是拜访名师,向学习的对象当面请教,让自己的老师给予自己亲自指导。想要广知,这就是方法,就是道路。读老师的书需要悟,需要理解,更需要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然后为自己所用。我写了一些文章,这些文章里有一些方法,这些方式我是通过视频演示的,视频里有些动作也是讲不清楚的,视频也有视频的局限性,然后又写了一些文字,有人看了我的书就读到了这些文字,这是不全面的。任何一种表述都有局限性,不管是视频的,声音的,图片的还是文字的。

人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宇宙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物质的人如何获得物质的宇宙?精神的人如何获得精神的宇宙?关于这个问题,古人给了我们一套方法,其方法一是格物致知,其方法二是格知致物。知就是智慧,意识,精神,思想;物就是物质,财富,器具,日用等。物这个东西是可以学习的,可以模仿的,是低级的,科学技术属于这个范畴。知是学不到的,学不会的,是不可以传授的,只能靠别人启迪和自我觉悟。

格物致知能广知,需要博学切问,这是一个人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格知致物能掠夺,这不需要博学,也不需要切问,这是一个不断完蛋的过程。举一个例子,毛伟人就是格物致知的典范,蒋光头就是格知致物的典型,结果在1949年全世界人们有目共睹。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很多,但是这绝对是最主要的一条。

格物致知的人看起来一无所有,但终究无所不有。格知致物的人看起来无所不有,但最终是一无所有。但是格物致知的人不容易被看清,因为格物致知的人与道合体,而道体又是混沌的。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英雄就是得道的人,所以得道的人是个多面体,不是一般人可以看清楚的。

1946年的延安,毛伟人被围困,关于知与物的关系,他老人家有一句经典名言很好的阐述了这个道理,这句话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就是格物致知,把物扔了,这个物就是大片的土地,把人存下来,这个人就是知,那么人地都能保存。如果格知致物,把人拼杀殆尽而立求保存地盘,那么不但地盘保不住而且人也没有了,这就是人地皆失。伟人是这么说的,而且也是这么做的,这么执行的。

伟人是如何做到广知的呢?他所预料的事情如同神明一样,又好像是算命的先生,这是因为他是神明的化身,与道合体,道体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就是广知。

何谓广知呢?广知就是不但知道眼前的,而且知道过去的,更能预测未来。毛伟人就是一个广知的伟人,他知道今天的“毒教材”事件会发生,所以他才在文化行业预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讨伐活动,今天我们又一次全员参与讨伐“毒教材,”这就是伟人的广知,他虽然离开我们几十年了,但是他生前就已经预料到“毒教材”。

继续推进格知致物,那么眼前的财富都将不是我们的,没有希望不如躺平。谁在当家?谁在替谁当家?谁在做主?谁又在替谁做主?回答了这些问题以后才能开始讨论如何做的问题。

四月初廿九日于耕读道场草写黄石公略疏系列。

作者

田康

与思想者同行不孤独。

组编/涂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