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大观园(语林趣话--乌纱帽)
(2022-06-02 08:17:45)语文大观园(语林趣话--乌纱帽)
[出处]语文大观园(语林趣话)
语文大观园(语林趣话--乌纱帽)
何谓乌纱帽
乌纱帽出现于东晋,作为官职的代名词则始于唐代。
东晋时,纱帽并非官员所特有,不分贵贱,臣民皆可戴。而且颜色并不仅仅是黑色。贵族们用白纱制作,品级低下的官员才用黑纱。到了唐代才定为官服,乌纱帽是官员们上朝和宴请宾客时所戴,平时在家不必戴。颇类似于今天某些行业的大盖帽。公元1370年,明朝政府规定,凡文武官员入朝,都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
乌纱帽起初是用藤条编织,以草巾子为里,纱为表,表上涂漆。由于纱经油漆后坚固又轻便,所以官服用的乌纱帽就去掉了藤里。但在帽的两侧添出两支硬翅。这两支硬翅,从宋初开始,逐渐加长,目的是防止官员们上朝时交头接耳说悄悄话。如果交头接耳,两只帽翅碍事,很可能会把纱帽碰掉地上,皇帝就会发现。
到清朝,乌纱帽虽被顶子花翎所取代,可“乌纱帽”仍成为人们口头上指称官员的代名词。至今仍是如此。《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
編輯/正坡
前一篇:健康的十二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