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语文大观园(语林趣话)

(2022-05-16 08:45:39)

语文大观园(语林趣话)

[出处]语文大观园语林趣话

语文大观园(语林趣话)

“是可忍,孰不可忍”一语的出处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话出自孔子之口,最早见于《论语·八佾》。

春秋末期,鲁国新兴地主阶级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皆为鲁国大夫,也都是鲁桓公的后裔,被称为“鲁国三桓”。“鲁国三桓”世代为卿,权重势大,尤其是季氏,好几代都操纵着政权,鲁国国君也在他们的控制之下。

鲁昭公、鲁定公时期,季氏不仅不杷国君放在眼里,甚至自比天子,行为僭越。按周朝制度,宫廷乐队有严格的等级标准:周天子的乐队为八佾音衣去声,诸侯乐队为六佾,卿、大夫乐队为四佾。八人为一行,称一佾。八佾即六十四人,六佾四十八人,四佾即三十二人。季氏按规定只能有三十二人的乐队,可是季氏却无视周王朝几百年的规矩,设置了六十四人的大型乐队。所以,孔子愤怒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意思是:如果这件事能够容忍,那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也就是说,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了。《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

編輯/正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