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语文大观园(语林趣话)

(2022-03-13 08:43:26)

八、语文大观园(语林趣话)

[出处]语文大观园语林趣话

八、语文大观园(语林趣话)

“公子”名称的由来

称呼青年男子为“公子”,由来已久。但最开始,并不是所有的青年男子都可称为公子。

周王朝将诸侯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如齐是姜子牙的后代,当时被封为公,所以齐国的国君被称为“齐公”。晋国、鲁国等都是如此。郑国的国君被称为“郑伯”,如《郑伯克段于鄢》。楚国的国君被称为“楚子”。这些称呼都是根据他们的爵位而定的。一开始,只有“公”的儿子才能称为“公子”,后来所有诸侯的儿子都被为公子了。如齐桓公未做国君时称公子小白,晋文公未做国君时称公子重耳,等等。《仪礼·丧服》中有“诸侯之子称公子”的记载。也有诸侯的女儿被称为公子的。《公羊传·庄公元年》:“群公子之舍则以卑矣。”此处的“公子”即指女公子。逐渐的,“公子”被用来称呼豪门贵族的子弟,也作为对别人的儿子的尊称。这样一来,几乎所有的青年男子都可以被称为公子了。需要指出的是,周朝时,诸侯的儿子凡是没有做成国君的,就一直被称为公子,而不管年龄大小。后来将一般人称为公子,则主要指年轻人。《语文大观园》(语林趣话)

编辑/正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