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横流,愿你是那一股坚守本色的清流——《儒林外史》文本解读之一

近日捧读吴敬梓老先生的现实主义著作《儒林外史》,就像欣赏一幅幅漫画,漫画里呈现出形形色色的或可悲、或可怜、或可鄙、或可笑的人物群像。老先生用漫画式夸张,来讽刺那些热衷科举、追求富贵的读书人的丑态,顺带也讽刺了当时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吏和唯利是图的市井小民。
但是,这本讽刺小说的第一章却很特别,与整本书的内容与基调迥然不同,就像莲出淤泥一样。
在这一章里,我先认识的是一个家境贫寒的放牛郎王冕。说起来,这个小孩就是让现代家长人人称羡的别人家的小孩,不仅听话懂事还是妥妥的学霸一枚。
你看他,十岁上时,一个人打工供他读书的寡母无奈地让他辍学去别人家放牛,他不仅不哭不闹,还说:“娘说的是。我在学堂里坐着,心里也闷,不如往他家放牛,到快活些。假如我要读书,依旧可以带几本去读。”这样说来,好似他娘不让他读书是解决了他坐在学堂里的闷的问题,善解人意的话语一下子消解了为娘的心里的内疚。
小王冕白天放牛,晚上跟母亲回家歇宿。如果偶遇主人家给自己一点零食,一定用荷叶手帕包给母亲吃。自己的工资虽少,攒起来去买旧书来看,绝对不拿去偷偷玩游戏。
到了十三四岁时,有一日王冕放牛累了,坐在草地上休息,不料一阵偶然的大雨洗出一副山水荷花图,不仅惊艳了王冕的眼睛,还让他内心一道亮光闪过,决心自学画荷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王冕已经成为名振乡里的诗画家,从此,孤儿寡母的生活终于有了着落。
到了弱冠之年,王冕已经熟谙经史子集,一代大儒已悄悄炼成。但他不求官爵,不喜应酬,穿衣戴帽、行事为人颇有魏晋风骨,自由不羁,不蔽世俗眼光。
后来,王冕因拒绝跟“酷吏小民,无所不为”的时知县去见他的主子危素,不得不避走他乡半年光景。待到回到故乡,危素已还朝,时知县已升任,王冕才放心地跟老母享受时光静好。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王冕的风骨就像他笔下的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宁愿远离深爱的母亲,流浪异乡,也不愿去结交那些眼里有富贵,心里无百姓的达官贵人。
又过了六年,老母病逝,王冕守孝。时值天下大乱,群雄争霸,当时的吴王朱元璋仰慕王冕大名,亲自到草庐之中拜访王冕,与他促膝长谈服民心之道,王冕一语以蔽之:若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吴王一声叹息,点头称善,不久削平祸乱,问鼎应天,天下一统。吴王遂派人手捧诏书请王冕入仕,王冕却提前逃往会稽山中,隐居山林,及至终老。在走之前,王冕曾夜观星象,预知后世一代文人有厄。
初读王冕,我尚不能理解作者为何在这部讽刺小说中先安排一个安贫乐道的名士来给读者。心存疑惑,带着疑惑我接着往下读。不久,那个醉心科举、老而不第以至于以头抢地、涕泪横流的周进、那个耗尽年华、一朝中举以至于喜极而疯、狼狈不堪的范进、那个事亲至孝、聪明勤快却在发达后变得虚伪势利、厚颜无耻的匡超人陆续登场(刚读到这,其他章节尚未读完)。他们,跟王冕一样都是读书人,品味修为却跟王冕天壤之别;他们都曾是儒林中的士,人生追求却与孔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背道而驰。作者写他们是含着明显的批判和讽刺的,那为什么在塑造他们的形象之前,先塑造一个才华卓越、格调高雅、磊落洒脱的读书人王冕形象呢?
我重新回读第一章,认真地咀嚼回目“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的含义。咂摸,思考,领悟。良久,遂明白“大义”应该是指读书的大义,作者写王冕热爱读书却不爱功名,是想告诉我们读书人如果一旦太热衷名利,忘了使命,丢了灵魂,那就违背了读书的大义。“隐括全文”应该是以王冕和其他儒林中人进行对比,含蓄地表达自己写这本书的初衷:对知识分子追名逐利、腐化堕落的讽刺和批判。
在当时浑浊的儒林中,王冕就像一股清流,寄寓了吴敬梓对读书人如果不能改变世界,也应该保持本心的希冀。
沧海桑田,社会变迁,不管哪个时代都从未缺少王冕这样的清流。远的不提,就从目前的疫情来看吧。
在疫情中,一个躺在方舱医院的病床上依然捧书而读的男子被网友亲切地命名为“清流哥”。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因为在疫情导致的兵荒马乱中,他淡定读书的样子让人们看到了内心安静的力量;在手机刷屏的时代,他热爱学习的样子让人们燃起对知识的敬畏。这是读书人中的清流。
在疫情中,最牛快递员汪勇停止快递货物,开始快递活人——他用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为他们节省时间的方式来保护武汉,为了避免家人传染,他住了好长时间仓库。后来,他又成了医护人员有求必应的后勤保障。他说,你来保护武汉,我来保护你。这是普通百姓中的清流。
在疫情中,明星韩红在八天时间募集善款2.78亿捐给武汉,自己也累得病倒了,没空开演唱会捞金,也不像有些明星去国外躲避疫情,还要内心强大地面对居心叵测者的举报……即使这样也不后悔不停止,这是明星中的清流。在疫情中,湖北首富阎志完全有能力离开武汉,但他不仅留了下来,还通过他创立的卓尔基金会捐钱,捐物资,捐医院,为医护人员发放奖励。这是企业家中的清流。
在疫情中,钟南山院士的表情成了全国人民的晴雨表,这位84岁的老人连续50天不休息,忙完了中国的事又去帮外国。也许,钟院士没空像有些人一样忙着发表论文,但他和和他一样的科学家把百姓生命放心头,他们是知识分子中的清流。在疫情中,我们惊喜地看到14亿人口大国中国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基本控住了疫情,而且对感染者实行免费治疗。当有的国家无奈宣布放弃防控,一派乱糟糟的时候,我们已开始有序复工和开学。这次疫情,让中国老百姓的民族自豪感和生活幸福指数爆棚。我们的祖国,也是一股最美的清流。
王冕有诗: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朋友们,沧海横流,愿你我都能做一股清流,坚守初心,不忘本色,一路欢腾,奔向美好!
后记:最近,跟随君师傅学习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取点方式,我对自己的整本书教学思维进行了反思。从前我只会“散点”式,教每一本书的时候都想全景俯瞰,面面俱到。如今,我也想学学“焦点”式,从整本书中焦距一个点,深入挖掘,力求通过这个点使学生得到语用和人文双向提升。然而,我毕竟只是一棵刚刚有成长意识的狗尾草,怎么选点,怎么组织教学,我还很茫然。那就从文本解读开始吧,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凡事只要开始
但是,这本讽刺小说的第一章却很特别,与整本书的内容与基调迥然不同,就像莲出淤泥一样。
在这一章里,我先认识的是一个家境贫寒的放牛郎王冕。说起来,这个小孩就是让现代家长人人称羡的别人家的小孩,不仅听话懂事还是妥妥的学霸一枚。
你看他,十岁上时,一个人打工供他读书的寡母无奈地让他辍学去别人家放牛,他不仅不哭不闹,还说:“娘说的是。我在学堂里坐着,心里也闷,不如往他家放牛,到快活些。假如我要读书,依旧可以带几本去读。”这样说来,好似他娘不让他读书是解决了他坐在学堂里的闷的问题,善解人意的话语一下子消解了为娘的心里的内疚。
小王冕白天放牛,晚上跟母亲回家歇宿。如果偶遇主人家给自己一点零食,一定用荷叶手帕包给母亲吃。自己的工资虽少,攒起来去买旧书来看,绝对不拿去偷偷玩游戏。
到了十三四岁时,有一日王冕放牛累了,坐在草地上休息,不料一阵偶然的大雨洗出一副山水荷花图,不仅惊艳了王冕的眼睛,还让他内心一道亮光闪过,决心自学画荷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王冕已经成为名振乡里的诗画家,从此,孤儿寡母的生活终于有了着落。
到了弱冠之年,王冕已经熟谙经史子集,一代大儒已悄悄炼成。但他不求官爵,不喜应酬,穿衣戴帽、行事为人颇有魏晋风骨,自由不羁,不蔽世俗眼光。
后来,王冕因拒绝跟“酷吏小民,无所不为”的时知县去见他的主子危素,不得不避走他乡半年光景。待到回到故乡,危素已还朝,时知县已升任,王冕才放心地跟老母享受时光静好。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王冕的风骨就像他笔下的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宁愿远离深爱的母亲,流浪异乡,也不愿去结交那些眼里有富贵,心里无百姓的达官贵人。
又过了六年,老母病逝,王冕守孝。时值天下大乱,群雄争霸,当时的吴王朱元璋仰慕王冕大名,亲自到草庐之中拜访王冕,与他促膝长谈服民心之道,王冕一语以蔽之:若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吴王一声叹息,点头称善,不久削平祸乱,问鼎应天,天下一统。吴王遂派人手捧诏书请王冕入仕,王冕却提前逃往会稽山中,隐居山林,及至终老。在走之前,王冕曾夜观星象,预知后世一代文人有厄。
初读王冕,我尚不能理解作者为何在这部讽刺小说中先安排一个安贫乐道的名士来给读者。心存疑惑,带着疑惑我接着往下读。不久,那个醉心科举、老而不第以至于以头抢地、涕泪横流的周进、那个耗尽年华、一朝中举以至于喜极而疯、狼狈不堪的范进、那个事亲至孝、聪明勤快却在发达后变得虚伪势利、厚颜无耻的匡超人陆续登场(刚读到这,其他章节尚未读完)。他们,跟王冕一样都是读书人,品味修为却跟王冕天壤之别;他们都曾是儒林中的士,人生追求却与孔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背道而驰。作者写他们是含着明显的批判和讽刺的,那为什么在塑造他们的形象之前,先塑造一个才华卓越、格调高雅、磊落洒脱的读书人王冕形象呢?
我重新回读第一章,认真地咀嚼回目“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的含义。咂摸,思考,领悟。良久,遂明白“大义”应该是指读书的大义,作者写王冕热爱读书却不爱功名,是想告诉我们读书人如果一旦太热衷名利,忘了使命,丢了灵魂,那就违背了读书的大义。“隐括全文”应该是以王冕和其他儒林中人进行对比,含蓄地表达自己写这本书的初衷:对知识分子追名逐利、腐化堕落的讽刺和批判。
在当时浑浊的儒林中,王冕就像一股清流,寄寓了吴敬梓对读书人如果不能改变世界,也应该保持本心的希冀。
沧海桑田,社会变迁,不管哪个时代都从未缺少王冕这样的清流。远的不提,就从目前的疫情来看吧。
在疫情中,一个躺在方舱医院的病床上依然捧书而读的男子被网友亲切地命名为“清流哥”。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因为在疫情导致的兵荒马乱中,他淡定读书的样子让人们看到了内心安静的力量;在手机刷屏的时代,他热爱学习的样子让人们燃起对知识的敬畏。这是读书人中的清流。
在疫情中,最牛快递员汪勇停止快递货物,开始快递活人——他用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为他们节省时间的方式来保护武汉,为了避免家人传染,他住了好长时间仓库。后来,他又成了医护人员有求必应的后勤保障。他说,你来保护武汉,我来保护你。这是普通百姓中的清流。
在疫情中,明星韩红在八天时间募集善款2.78亿捐给武汉,自己也累得病倒了,没空开演唱会捞金,也不像有些明星去国外躲避疫情,还要内心强大地面对居心叵测者的举报……即使这样也不后悔不停止,这是明星中的清流。在疫情中,湖北首富阎志完全有能力离开武汉,但他不仅留了下来,还通过他创立的卓尔基金会捐钱,捐物资,捐医院,为医护人员发放奖励。这是企业家中的清流。
在疫情中,钟南山院士的表情成了全国人民的晴雨表,这位84岁的老人连续50天不休息,忙完了中国的事又去帮外国。也许,钟院士没空像有些人一样忙着发表论文,但他和和他一样的科学家把百姓生命放心头,他们是知识分子中的清流。
王冕有诗: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朋友们,沧海横流,愿你我都能做一股清流,坚守初心,不忘本色,一路欢腾,奔向美好!
后记:最近,跟随君师傅学习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取点方式,我对自己的整本书教学思维进行了反思。从前我只会“散点”式,教每一本书的时候都想全景俯瞰,面面俱到。如今,我也想学学“焦点”式,从整本书中焦距一个点,深入挖掘,力求通过这个点使学生得到语用和人文双向提升。然而,我毕竟只是一棵刚刚有成长意识的狗尾草,怎么选点,怎么组织教学,我还很茫然。那就从文本解读开始吧,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凡事只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