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思小妞
小庄是我认识了二十多年的发小,在生完宝宝后她说:“生Andy前从未觉得生男孩是件值得骄傲的事,生完Andy后很庆幸自己生的是男孩。”
小庄最初重男轻女的想法纯粹出于好奇,因为自己性别女,从小到大玩的最好的朋友也是女生,活在“女人堆”里,难免好奇另外半边天的世界是什么模样。这种好奇不会随着你恋爱、结婚而打消,因为那个和自己最亲密的男人是“半路杀出”,你没有经历他的过往、他的历史、他小时候成长的点点滴滴,不知道性别男的这种生物是如何在这个世界一点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所以,那时是抱着想要“见证”一个男孩成长的想法期待怀孕的。
另一个原因是父母。他们这代人是真的重男轻女,但受限于计划生育,所以只能接受“有个女儿”的结局。她想生个男孩,多少带点补偿父母的心理,虽然知道即使生了女儿,他们也会对这个孙女百般呵护。
我身边很多同学、朋友是有二胎打算的,通常她们会这么说:“先生个男孩,二胎再生个女儿,凑成一个‘好’”;如果头胎是个女儿,她们的说法则是:“二胎再拼个儿子。”“生儿子是一定要的,女儿是刚刚恰好的那一个”,这就是二胎给我的感觉。可见,重男轻女的思想不是你有了高学历、读过几本书、见过一些世面就能轻易消除的。
小庄的爹妈虽然喜欢男孩,但她的成长没受过任何“重男轻女”带来的不良影响。因为家境还算可以,所以从小父母都会给她能力范围内最优渥的生活。节假日一定会有新玩具和新衣服,哪里开了口碑好新餐馆也一定会带她去吃。最经典的事迹是,三岁时还不认字的她就已经知道对餐厅服务员说“我要吃带本儿(菜谱)的菜,给我一盘爆炒鱿鱼。”
父母给了她能给的最好的一切,所以,她骨子里透着自信,丝毫不觉得作为女孩活在这个世上是一件低人一等的事。
而且,小庄作为大家庭中唯一的女孩,靠自己奋斗得来的生活也丝毫不比哥哥、弟弟们差,是全家唯一一个在北京成家立业、又有能力到澳洲定居的人,对父母也是最孝顺的。从社会角色这方面来衡量,她比家里的男生们都强。
一个靠自己努力奋斗让生活蒸蒸日上的女生,不会觉得作为男孩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
可是这一切在生完Andy后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小庄说,如果现在有人问我喜欢生男孩还是女孩?我会直接告诉对方,一定是男孩!
因为生而为女人,真的真的太辛苦!
这个结论人人都知道,直男们会说“作为男人难道就不辛苦么?”是的,男人也很辛苦,但永远都不会比一个经历生育的女人辛苦,即使这个男人是全世界最忙的人。
这世上有些苦是不分性别的,比如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艰辛、对成就感的追求,但有些苦造物主生来就交给了女性去承担,比如生儿育女。多体贴的丈夫也是无能为力、爱莫能助。
男人是体验不到女人在怀孕前三个月时吐到全世界都昏天暗地是什么滋味,她能下咽的只有白粥和榨菜,要么就是在医院等待她的葡萄糖点滴。
男人是体验不到女人在怀孕中胸闷、气短加小腿抽筋是什么滋味,你不知道多少个无眠的夜晚陪伴她的只有这些细微却又连绵不绝的疼痛,以及对同床伴侣呼声的羡慕。
男人是体验不到女人在生产那一刻持续不断的巨大疼痛,那种疼痛是忍了十几个小时后还不能生产、连麻醉剂都不管用、最后只能加量再打一遍直接晕过去不省人事。
男人是体验不到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因为早产而不得不待在恒温箱里、靠着食管和呼吸机度过两周是多么生不如死的度日如年,即便那也是他的亲生孩子,但他永远不会比母亲更痛。
男人是体验不到奶水少给母亲带来的伤心,和奶水充足而可能导致乳房结块给母亲带来的疼痛,那种疼是流干眼泪也无济于事的心生绝望。
男人是体验不到每天要个孩子喂8次奶、晚上最长一觉睡不过3小时、白天还要兼顾写书稿和各种专栏文章是种什么滋味,看着宝宝呼噜呼噜下咽,睡眼惺忪加腰酸背痛的母欣慰的同时又有种无处安放的苦楚。
有人说,说不出口的孤独才是真的孤独,痛苦也一样,那些没有机会感同身受的疼痛才是真正的疼痛。
我的朋友莉莉告诉我,她得知自己生了个女儿后瞬间就哭了,因为生产时莉莉大出血命悬一线,想到自己千辛万苦生出的宝贝以后还有可能经历这些伤痛,她就止不住泪水。
小庄在澳洲生的Andy,可以说享用了非常好的医疗资源。单人单间的产房、像度假村一样的环境、各种医生和护士24小时不间断的观察、诊断、服务。Andy也一样,因为是早产儿,所以在医院的初生婴儿重症室呆了两周,期间有专门的儿科医生每天诊断、调整,专业护士从喂食、换尿布到监听心肺、监测体温24小时不断,可以说,从资源到人力都是一应俱全、最一流的。可即便如此,也无法拯救、减缓生为人母的揪心,而这种感觉即使父爱如山也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孩子,是父亲身外之物中最爱的一个,但却是母亲身体的一部分,割舍不断,是亲肤之爱,也是切肤之痛。
小庄说:“为了不经历这些无可替代的痛苦、不遭受这些无处安放的担心、我,真庆幸自己生了个男孩。”
END.
思小妞坐标美帝 LinkedIn专栏作者 新浪微博读书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