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思小妞
有位日本教授,某日回家吃饭时发现当天妻子烹制的汤特别鲜美,而汤里不过有几片黄瓜和海带。于是,他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今天的汤特别鲜美?带着这个疑问,他对海带进行了详细的化学分析。半年后,他在海带里发现了谷氨酸钠这种物质,也就是我们今天做饭离不开的味精。这位教授名叫池田菊苗。
有个人对着风扇嗡嗡作响、噪音很大的电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电脑没有风扇会是什么样子?”他觉得电脑里的风扇噪音不仅破坏了电脑本身的美感,还使得电脑体积过大。因为这个问题,他找到了一位名叫罗德.霍尔特的人重新设计了计算机的供电系统,从而诞生了无风扇噪音、体积缩小的电脑。这个人就是乔布斯。
无论是我们日常所用物品,还是改变世界的科技产品,你会发现几乎所有创新者都有这三种病症:破坏狂、妄想症、多动症。
破坏狂
一个喜欢创新的人同时一定也擅长破坏,正所谓不破不立。在创新者眼中,“破坏”即求变,对世界做出改变是他们的使命。
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从小就是个破坏狂。小时候他听到家里音响唱歌,就想弄清楚唱歌的人是如何“钻进”音响的。于是,趁父母不在将音响拆开,“破坏”的非常彻底。好在他的父亲爱德华知道“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鼓励他积极“破坏”,所以才成就了今天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对“破坏”上瘾的创新者不仅破坏“事物”,更敢于破坏自身、挑战自己。扎克伯格亦是如此。
这位有名的“打卡励志哥”每年都要对自己提出一项新挑战,走出舒适区。
从2009年到2016年这七年,他给自己提出的挑战从每天坚持打领带(要知道这对一年四季都穿同样T恤、牛仔裤和Adidas胶鞋的骚年有多难啊)、学中文、每两周读完一本书、每天结交一位Facebook之外的新朋友、每天坚持写代码到跑完365英里,全部如期完成。
在这些创新者眼中,世界有太多东西需要改变、需要“修补”,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胆大妄为”的想法和“不让自己好受”的精神,他们才能一次次为我们展现出惊为天人的产品。
妄想症
每一位擅长创新的人都拥有丰富的想象力,甚至在常人看来经常是妄想。
“为什么在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之间,不能有一个中间类型的设备呢?“为什么电脑不能变得跟记事本一样薄?”“为什么电影不能用计算机来制作?”……如果乔布斯没有这些天马行空的妄想,苹果就不会有那么多伟大产品问世于当今,给我们带来便利和欢愉。也许乔布斯的伟大和幸运就在于他拥有无与伦比的想象力。
不仅苹果如此,那些伟大公司的创始人、卓越领导者们都有一颗敢想敢为的心。
斯坦福大学博士生拉里.佩奇在看到一门学科领域的学者排名是根据学术期刊和出版社发表的论文引用次数进行排名的,随即产生了按照类似的方法给网站进行排名,即链接越多的网站被电击次数也就越多。于是,便有了我们今天使用的Google搜索引擎。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伟大的创新者也许是一位科研人员、一位技术人员、一位商人,但究其根本,他们都是把自己的想象力“强加”给全人类的大艺术家,让我们享受着美。
多动症
一个擅长创新的人一定也是个闲不住、能折腾的“多动症儿童”。因为“动”为他们的创新源源不断提供着素材。
来看看百事公司主席、第一位女性CEO英德拉.努伊的人生经历:
学生时代的她热衷于女子板球,同时还在一支女子摇滚乐队担任吉他手;
获得了化学、物理和数学多学科本科学位后,又取得了MBA学位;
在进入百事前她曾在一家纺织公司和强生公司效力过;
之后又去了耶鲁大学,取得管理硕士学位;
毕业后,她转行进入波士顿咨询公司,最终加盟百事,成为百事公司第一位女性CEO.
这些经历让她博闻强识、敢于打破常规,在2010年的超级碗电视广告投放中进行颠覆性思考,把公司原本用于两个60秒电视广告的2000万美元替换成不同的宣传策略——Pepsi Refresh项目。这个项目不仅为公司节省了广告成本,更起到了优秀的宣传效果。在2010年底,有超过100万人关注该活动,促使百事在全球推广这一项目。
翻阅每位伟大的创新者的履历时,你会发现他们总是见多识广、阅历丰富、喜欢和不同圈子的人结识、沟通,燃起创意的火花。
比如,“黑莓之父”拉扎里迪斯之所以会想到黑莓手机的电子,是因为听取了他人对未来无线数据传输趋势的看法;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之所以会产生星巴克的点子,源于一次他在意大利看到了Espresso咖啡吧的经历。
创新其实就是对不同事物做加减乘除进行排列、组合,从而推陈出新。所以,伟大的创新者一定热衷收集想法、乐于进行这种排列组合的思维游戏。很难想象一个喜欢闭门造车的人会产生惊人的创意。
《大学》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莎士比亚也说“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在这个无创新、不存活的世界里,唯有迫使自己求变、多思、多经历,才能燃起创意之火,享受创新带来的胜利的刺激和喜悦。
END.
思小妞 坐标美帝大农村 LinkedIn专栏作者 新浪微博读书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