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内心最大的恶是什么?

(2016-07-19 22:01:12)
标签:

杂谈

文/思小妞

1.

你内心最大的恶是什么?

自以为是?虽然会认同、赞赏别人,但内心深处始终觉得只有自己才是对的、牛的。

妒忌?说白了就是见不得别人好。不管别人是真优秀还是假正经,统统都会被你扣上一系列不那么光彩的帽子,比如“还不是运气好”、“还不是有爹拼”、“还不是敢坐Boss大腿”。

虚伪?笑脸相迎的背后是心怀叵测,说着没关系、不在乎,转脸儿就开始酝酿腹黑的报复计划。

总是恶意揣测他人?对方问你要不要货比三家再挑挑看,你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舍不得给我花钱?对方因为忙的焦头烂额没能在第一时间对你说生日快乐,你就哭着嚷着说你不爱我了,我连工作都比不上。

你看,我不仅想得出这些阴损的条条框框,还能举例说明的如此生动翔实,这多少能证明这些“恶”曾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或隐隐作祟。但,这还不是我内心最大恶。

2.

在我内心,最大的恶要数双重标准了。我相信,这个“我”完全可以用“我们”来替代。

在《沟通的技巧》一书中提到:

我们将行为赋予意义的过程,包括对自己、对别人的行为归因,但我们常常使用两套不同的标准:1.对人严厉,对己仁慈;2.强调别人的缺点——我们偏向留意别人的负面印象甚于证明印象;3. 最明显的最有力——我们容易被显而易见的事件所影响。4.先入为主;5.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这样看来,双重标准有点人之初的意思了,似乎是我们的原罪、胎记和DNA.

双重标准我们都太熟悉了:

当你未完成工作目标时,你会说这是领导拍脑袋想出来的目标、制订不科学,团队不给力、客户太奇葩。但,当另一个人处在相同情境时,你会说他不够努力、能力不行、态度有问题。当你想读一本书却因为刷剧、聚会、逛街而迟迟未开始时,别人已经读完了在和朋友们分享心得,你会说我一天工作多忙啊,哪像他国企下班早,没事做。

总之,你的不好总是事出有因,而别人则是本该如此;你的好都是理所当然,而别人则是有机可循。

3.

双重标准肯定不像盲肠、扁桃体一样生来无用。不管是先天所带还是后天养成,既然能被几乎是所有的人接受并娴熟运用,必有其存在的好处。

比如,双重标准多少能让我们活得轻松、心安理得一些。试想,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每个错误、缺点都像苦行僧那般去修炼、拔除,估计你也很难发出”人生还是挺美好的“这样偶尔为之的感叹吧。

比如,双重标准能让你更安心的去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是和谐世界很重要的一步。想想,如果你总是盯着马云、思聪这类人不放,不为自己的傻、穷、矬找一些借口,估计人人都要憋着一口气想要成为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了吧。因为你笃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啊。

但除了这两条我绞尽脑汁榨出来的理由外,实在是看不出双重标准还有哪些可取之处?

4.

如果你认可我说的双重标准其实就是你偷得懒、找得借口、以及不上进、不肯面对现实残酷局面的那颗鸵鸟心,那不妨想想如何去减少它带给我们的不良影响吧。我自己琢磨出两条来:

第一,多做自己喜欢的、情愿的、不勉强的、不为难的事儿

这几个定语是依照喜好程度从高到低进行排列的。只鼓吹你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既不靠谱也不现实,毕竟生活没给我们那么多自由。但如果你能稍微用心甄别、筛选、排列一下自己的喜恶,对双重标准的运用就会少很多。

码字是我喜欢也情愿做的事情,对于它我不愿找任何借口和理由。虽然天天看圈子里这个人公号融资成功了、那个人新书大卖了让我很是心塞,也听到不少或言之凿凿或道听途说的消息,说所谓的红不过就是砸钱、有人捧以及一场精心巧妙的策划,但这些压根不能动摇我坚持认定自己实力尚不济、功夫未到家的想法。也许成功表面的背后确实会存在一些阴谋、阳谋,但那是我需要关心的事儿吗?

可是,换作其他任何一件事,我断然不会有这么高的觉悟和自省精神。只需看看我前面举得那些例子,就知道想要为一件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事情找借口是何等轻松容易。

第二,做个迟钝的人

任何一个时代和社会都喜欢提倡、鼓励、教授人们去做个聪明、精明的人,但在双重标准这件事上,却恰恰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没那么多歪心思、鬼心眼儿、小算盘以及锱铢必较的算计,你自然也就懒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察觉别人的一举一动是什么、自己和他们对比下来怎样才不吃亏和难堪。在这个事事都在爆炸、泛滥、外溢、扑出来的当下,尝试回归成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迟钝人,未尝不是好事和福气。

人性之恶,若能清除最好,如若不能,就试着像对待财富、名誉、无常、命运、得失那样去看淡一些吧。毕竟,只要你还打算生活下去最好还是要让自己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这样脚下的路不管多泥泞,你走起来也不至于觉得难以忍受。

告诉我,你内心最大的恶是什么?

END.

思小妞   在美国晃悠的原创码字人 LinkedIn专栏作者 微信公众号/思小妞的犄角旮旯 ID/sixiaoniu5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