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中的语言领域
(2013-07-08 08:50:13)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习《指南》 |
《指南》中的语言领域
时间:2013年5月15日上午8:30---12:00
主讲:华东师范周兢
主要内容:
三个重点:
明确目标要求
践行口头语言发展目标要求
解读早期书面语言目标要求
一、明确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目标要求。
(一)语言发展对于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儿童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三)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目标框架
- 口头语言—倾听与表达
- 书面语言—阅读与书写准备
- 两个块面、六个条面的语言系统。
(四)从《纲要》到《指南》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念。
- 幼儿语言与发展的核心是语言交往能力的成长。
-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与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 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感受、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二、践行《指南》中幼儿口头语言学习发展的目标要求。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一)《指南》背景下幼儿园语言教育关注什么?
²
经验的迁移应用—教师关注不够 |
²
²
²
创新点1:从语言运用出发的谈话和辩论活动。
案例:《青蛙卖泥塘》故事讲到一半引导幼儿辩论:卖不卖?理由是什么?引导幼儿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幼儿分成两方进行辩论)
创新点2:从语言运用出发的叙事讲述与说明讲述活动(科学性语言)
案例:讲述苹果的生长过程。
创新点3:从语言运用出发的文学作品学习与阅读活动。
口头语言学习:故事、诗歌、散文、科学(四类图画书),引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语言方式。
提示:听觉和视觉并重。(听觉输入量更大,因此听故事也很重要。)
3.关注幼儿语言运用的不同情境。
²
²
²
²
创新点:文明礼貌语言从语言经验起步(指南目标)。
语言习惯: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声音大小,控制音量。
研究方向:不同情境中帮助幼儿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文明语言习惯就成长起来了。
三、解读《指南》有关早起书面语言学习的目标要求。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一)近几年我国学前教育界有关幼儿早期阅读的几个认识误区。
原因:
²
²
²
²
误区二:图画书阅读=图画书故事复述
原因:
²
²
3~4岁 |
4~5岁 |
5~6岁 |
1.能听懂短小的儿歌或故事。 2.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 3.能理解图书上的文字是和画面对应的,是用来表达画面意义的。 |
1.
2.
3. |
1.
2.
3.
4. |
²
²
²
(二)重点分析——儿童如何形成早期阅读理解能力?
²
²
²
²
²
²
²
说明:4岁左右幼儿没有关注到文字,关注重点:牛头、水果。
2个成人的眼动轨迹说明:成人先看文字。
(四)幼儿阅读观察经验成长
(五)在教育情境中如何支持幼儿阅读理解经验的形成与发展?
1.分析:教师必须先行分析和理解图画书。
²
²
²
案例分析
《武士与龙》(难点:没有文字的几页)
从前,有一个从没和龙比过武的武士,和一隻从没和武士比过武的龙。龙和武士比武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他们遍寻古书,找出与对方比武的书,并照著书开始打造兵器和操练各种比武的招式。终於,他们都準备好了,就约定时间来比武。短兵相接后,两败俱伤。这时,图书馆员各送给他们一本烹飪和打造烤肉架的书,他们就运用彼此的专长,合伙开了一间「武士与龙」烤肉餐厅。 |
重点分析:没有文字的几页画面细节。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准备比武过程→结果→读书(开餐厅)→区角游戏(武士与龙餐厅)
案例分析2:科学类图画书怎样阅读?
《长颈鹿好长哟》:分析关键信息——长颈鹿的长——长在哪里?(单独提出页面展示)
操作加深理解——长颈鹿到底有多长?(用书拼搭)
(六)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解读——学前儿童从前书写走向书写的经验。
²
²
²
1.什么是前书写?
指儿童在未接触正式的书写教育之前,根据环境习得的书面语言知识,通过涂鸦、图画、像字而非字的符号、接近正确的字等形式进行的书写。
2.从儿童的书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²
²
²
3.学前阶段形成前书写经验的重要性。
²
²
²
²
²
²
²
²
²
²
²
……
案例:创意仿编的书写表达——《风姐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