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指南》中的语言领域

(2013-07-08 08:50:13)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习《指南》

《指南》中的语言领域

 

时间:2013年5月15日上午8:30---12:00

主讲:华东师范周兢

主要内容

三个重点:

明确目标要求

践行口头语言发展目标要求

解读早期书面语言目标要求

 

一、明确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目标要求。

(一)语言发展对于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二)儿童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三)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目标框架

  1. 口头语言—倾听与表达
  2. 书面语言—阅读与书写准备
  3. 两个块面、六个条面的语言系统。

(四)从《纲要》到《指南》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念。

  1. 幼儿语言与发展的核心是语言交往能力的成长。
  2.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与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3. 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感受、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二、践行《指南》中幼儿口头语言学习发展的目标要求。

目标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目标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目标 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单独加提重,可做为创新点。

(一)《指南》背景下幼儿园语言教育关注什么?

  1.关注幼儿语言运用的不同机会。

²      

经验的迁移应用—教师关注不够

一日生活中的语言学习与运用

²       区域活动中的语言学习与运用

²       整合课程活动中的语言学习与运用

²       语言教育活动中的语言学习与运用—核心经验提升

  2.关注幼儿语言运用的不同方式。

 

创新点1:从语言运用出发的谈话和辩论活动。

案例:《青蛙卖泥塘》故事讲到一半引导幼儿辩论:卖不卖?理由是什么?引导幼儿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幼儿分成两方进行辩论)

 

创新点2:从语言运用出发的叙事讲述与说明讲述活动(科学性语言)

案例:讲述苹果的生长过程。

 

创新点3:从语言运用出发的文学作品学习与阅读活动。

口头语言学习:故事、诗歌、散文、科学(四类图画书),引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语言方式。

 

提示:听觉和视觉并重。(听觉输入量更大,因此听故事也很重要。)

3.关注幼儿语言运用的不同情境。

²       同伴交际情境

²       师幼互动情境

²       家庭互动情境

²       社会交往情境

创新点:文明礼貌语言从语言经验起步(指南目标)。

语言习惯: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声音大小,控制音量。

研究方向:不同情境中帮助幼儿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文明语言习惯就成长起来了。

三、解读《指南》有关早起书面语言学习的目标要求。

目标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目标 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目标 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一)近几年我国学前教育界有关幼儿早期阅读的几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早期阅读教育=早期识字教育

   指南中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原因:

²       幼儿经历图像到文字的发展过程。

²       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材料主要是图画书,其中的图画、符号及文字都是幼儿前阅读的内容。

²       在图画书阅读中,儿童可以成长起有意义阅读的兴趣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为进入小学后正式学习书面语言做好准备。

²       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早期阅读的一个关键问题。

误区二:图画书阅读=图画书故事复述

 指南要求我们“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原因:

²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学前儿童阅读的材料主要是图画书,其中的图画、符号及文字都是幼儿阅读的内容,通过前阅读,儿童可以接触学习书面语言的信息,获得书面语言意识、行为和初步能力。

²       儿童需要了解图画书,具有正确的阅读行为和习惯:通过阅读图画符号和文字,获取书面语言所要传达的信息,然后达到对书面材料的理解,并使用口语及其他各种方式表达出来。

   误区三:阅读图画书=看图说话

 指南中明确提出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目标及要求:

3~4岁

4~5岁

5~6岁

1.能听懂短小的儿歌或故事。

2.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

3.能理解图书上的文字是和画面对应的,是用来表达画面意义的。

1.       能大体讲出所听故事的主要内容。

2.       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

3.       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

1.       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

2.       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

3.                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

4.       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

 原因:为儿童未来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奠基的早期阅读与读写核心经验。

²       获得正确的阅读行为和习惯的经验。

²       阅读观察图画和书面语言内容的经验。

²       前书写学习和入学准备经验。

(二)重点分析——儿童如何形成早期阅读理解能力?

²       儿童在阅读中需要通过细致观察读懂图画书的内容,即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人物表情、动作、背景,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并能敏锐地观察图画中的细节。

 (三)理解:阅读-对儿童具有挑战意义的观察经验是什么?

²       观察关键画面形象。

²       观察关键情景变化。

²       观察关键细节表情。

 分析:图画书画面含载的阅读关键信息。

²       每一本图画书的画面都含载着一些阅读理解的关键信息。

²       这些信息往往与主角、情节变化、具有驱动力细节等等有关。、

²       抓住图画书画面的关键信息,就是抓住了阅读理解的钥匙。

  案例《爱吃水果的牛》

    测验方式:眼动仪记载幼儿和成人眼球运动的轨迹。

 

说明:4岁左右幼儿没有关注到文字,关注重点:牛头、水果。

 

2个成人的眼动轨迹说明:成人先看文字。

(四)幼儿阅读观察经验成长

 

 

 

(五)在教育情境中如何支持幼儿阅读理解经验的形成与发展?

1.分析:教师必须先行分析和理解图画书。

  分析什么?

²       哪些可能是阅读的视觉关键中心?

²       哪些可能是阅读理解的关键信息?

²       哪些可能是阅读理解的难点?

案例分析

《武士与龙》(难点:没有文字的几页)

 

从前,有一个从没和龙比过武的武士,和一隻从没和武士比过武的龙。龙和武士比武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他们遍寻古书,找出与对方比武的书,并照著书开始打造兵器和操练各种比武的招式。终於,他们都準备好了,就约定时间来比武。短兵相接后,两败俱伤。这时,图书馆员各送给他们一本烹飪和打造烤肉架的书,他们就运用彼此的专长,合伙开了一间「武士与龙」烤肉餐厅。 

 

   

重点分析:没有文字的几页画面细节。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准备比武过程→结果→读书(开餐厅)→区角游戏(武士与龙餐厅)

案例分析2:科学类图画书怎样阅读?

《长颈鹿好长哟》:分析关键信息——长颈鹿的长——长在哪里?(单独提出页面展示)

 

操作加深理解——长颈鹿到底有多长?(用书拼搭)

 

(六)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解读——学前儿童从前书写走向书写的经验。

 解答:

²       什么是儿童的语言学习的前书写关键经验?

²       儿童前书写经验形成发展的过程是什么?

²       如何在教育场景中帮助儿童形成前书写经验?

1.什么是前书写?

指儿童在未接触正式的书写教育之前,根据环境习得的书面语言知识,通过涂鸦、图画、像字而非字的符号、接近正确的字等形式进行的书写。

2.从儿童的书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²       儿童非正式的,对书面文字的尝试。

²       语言和文字的有机结合。

²       像字而非字的符号。

3.学前阶段形成前书写经验的重要性。

²       前书写是儿童读写学习的一部分,儿童通过观察和注意周围环境中的文字信息,逐步积累一些初步的书面语言知识,并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简单教育,学习了握笔、图画和书写的基本方法,萌发了初步的书写愿望。

²       这些通过多种方式表现的非正规的汉字书写,能够帮助儿童巩固纸笔互动的基本经验,感知汉字组成的一些基本规律,并熟悉汉字字形,深入理解一些词汇的意义。

²       国内外研究表明,儿童的前书写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展,4岁开始,学前儿童初步有了前书写发展的萌芽,之后对文字的理解和认识加深,前书写能力和策略都有增长,直到进入小学,开始学习正规的书面文字。

  4.儿童前书写关键经验简单吗?

²       建立书写行为习惯的经验。

²       感知理解汉字结构的经验。

²       学习创意书写表达的经验。

   5.途径: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前书写学习。

²       身边的书写机会:备忘条、邀请卡……

²       计划:出访、购物、旅游……

²       记录:参观、游览、讨论……

²       日记:个人、家庭、幼儿园生活……

²       新闻

……

 

 

 

 

案例:创意仿编的书写表达——《风姐姐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