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一园侯莹莹《比比和朋友》第四单元第一节收获和感悟--唐宏

(2012-04-12 15:53:34)
标签:

比比和朋友

收获

教育

分类: 业务园长工作反思

参加活动纪要

时间:2012.4.12(周四上午)

地点:密云第一幼儿园

主要内容:听侯莹莹老师《比比和朋友》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

主持人:李丽敏

参加人:各园业务园长、一名教师

活动内容

1.      听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40分钟

2.      听课后进行研讨

3.      李老师关于社会领域下阶段重点的思考

活动过程纪要

参加比比活动以来,今天是第一次能看到现场课展示,心里很期待。

今天活动主题是如何识别良好的解决办法,提升儿童识别良好解决办法的能力。共进行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的比比歌互动演唱令人耳目一新,孩子们也很快乐,将歌曲和表演动作结合起来,并且穿插着拥抱、拉手等活动,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稍有遗憾的是如果配上音乐伴奏,效果会更好。

    第二个环节开始讲述第四单元的故事,故事很长,教师在故事中间有穿插了几个问题和幼儿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重难点,理解主人公的情绪和感受。幼儿对故事还是很熟悉的,能表述出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幼儿情绪的词汇也很丰富:愤怒、悲伤、寂寞等。

    第三个环节教师通过和幼儿回忆生活中发生的冲突,引出今天的重点: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教师巧妙的逐条出示并且图文并茂,帮助幼儿理解。在讨论时,孩子们针对“打110报警”和“玩电脑”是不是适宜的解决办法产生了分歧,最后教师以都是适宜的作为结论。

    第四个环节是进行情景体验和实践,教师提前和几个幼儿一起排练了生活中出现冲突的情景做成录像进行播放,在尝试运用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大多被表演吸引了,且不断在发笑,忽视了老师要求的了解原因和寻找解决办法。教师反复提醒了几次,甚至又重新播放了一次。

第五个环节是填写回应工作纸。

    今天的活动8点40开始,9点半才结束,一共用了50分钟。在课后研讨时大家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个人觉得,填写回应工作纸完全可以过渡环节完成,不必要占用课堂时间。还有故事环节可以进行前期的经验渗透,在幼儿已经熟悉故事的基础上就不必要在课上完整的讲述一遍了,毕竟这部分时间也是很长的。

课后的研讨环节大家还是讨论的很激烈的。主要围绕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教师把生活中的情景利用表演的方式录成录像是否合适,第二个是对于教师得出的“打110报警和看电脑”是适宜的分歧意见。讨论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关于录像和表演的问题,李老师的观点是直接用情景卡最合适,录像的方式容易出现两个弊端:是否尊重幼儿、幼儿是否参与了体验而不是表演。毕竟,爱欺负的角色不是每个幼儿都会愿意承担的,利用情景卡的形式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我觉得,作为大班幼儿,已经在幼儿园生活了两年了,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良好常规已经建立,幼儿园生活一般不会出现故事中的欺凌的现象,大多是因为争抢玩具、意见不合等矛盾,教师可以拍摄真实情景进行分析,尽量不要表演录制,这样就避免了笑场的现象。而且幼儿最终要学会用学到的办法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真实的,以表演的形式呈现,而且教师也不断的在强调“小演员演得好”,脱离了真实生活,幼儿当然严肃不起来了。

    第二个关于方法是否适宜的问题,李老师的观点认为打“110”报警绝对是不适宜的,因为提出这个方法的背景是一个幼儿说别人偷了他的东西,所以提出报警的解决办法。在幼儿园里是没有“偷东西”的概念的,这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也是《纲要》精神,所以没有偷,在幼儿园阶段报警也完全是不适宜的方法。可我觉得这种方法应该视不同情况而判断,可以放在中间地段,既不是“适宜”,也不是“不适宜”。虽然幼儿园阶段是不适宜的,但是我们的比比课程不是只关注幼儿当前的社会情感需要,而是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所以幼儿将来会面向社会,一位的肯定或一位的否定都不适合。毕竟将来步入社会后报警是必要的解决方法。

关于打电脑让自己高兴的办法,当时教师询问幼儿“打电脑游戏是适宜的解决办法吗?”很多幼儿异口同声“不适宜”“伤害眼睛”,当教师询问一个小男孩的时候,小男孩表示“不适宜”,正想说明自己的理由的时候,老师就着急的问:“这个办法能让自己好过吗?”男孩无奈的说“能”,教师追问“这个办法伤害别人了吗?”男孩肯定的说“没有”,“那这个办法符合适宜的两个原则,是适宜的吗?”男孩在老师的引导下点了点头,接着想表达自己的看法时,教师却让他坐下了。当询问另一个女孩子时女孩子说出不应该长时间玩电脑会伤害眼睛,教师肯定了她的想法,得出“玩电脑是适宜的,但是不能时间太长。”

    我的感受:第一,幼儿园真是考验教师的“战场”,不同的情境下教师需要有不同的解决策略,比如打电脑环节,我们农村园的孩子肯定不会得出不适宜的结论,因为家里有电脑的太少了,爷爷奶奶看护的多,从来没有表达过不能长时间看电视、打电脑的看法。所以我们的孩子毫无疑问回答肯定是适宜的。这个环节在组织时不会出现这样的分歧。第二,我觉得教师尊重儿童和关注儿童还是不够,我深切的感受到了第一个回答问题男孩的急切和无奈,他分明也想表达打电脑游戏不适宜的理由,可是教师紧锣密鼓的追问却让他根本没有说出自己理由的时间和机会,当看到第二个女孩子回答时,这个男孩子的表情明显是我也是这样想的。尊重幼儿,就要尊重幼儿的想法,适宜或不适宜没有绝对的,完全也可以把这个策略放在中间地带,把握得好就是适宜,把握不好就是不适宜,既尊重了幼儿的看法,又渗透了健康教育。

 

    我的收获:李老师关于社会情感的重要意义以一句经典的话进行了阐述:情商高,智商高,春风得意;情商高,智商低,贵人相助;情商低,智商高,抑郁不得志;情商低,智商低,一事无成。

关于社会领域教研什么?可以

1.      教师对单元、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2.      幼儿社会情感原有经验,教师在课程实施环节汇中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思考和准备。

3.      主配班教师怎样默契配合?

4.      对回应指填写情况记录,尤其是个别幼儿。

5.      教师的绘画技能、简笔画记录能力。

6.      如何创设环境。

7.      如何做好家长工作。

 

附:本次活动教案

第一节:如何识别良好的解决方法

一、活动目标:提升儿童识别良好解决方法的特质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本单元插图、解决问题的步骤(附录15)以及步骤海报、幼儿间发生问题的录像、活动回应工作纸。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分角色唱自创四单元比比歌《亲爱的比比》;齐说比比守则。

(二)1.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而我们也可以为问题找到良好的解决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2.之前,我们学过了有关朋友的话题,如何交朋友。今天老师将带给你们新的故事《消解冲突》,故事中,面对朋友间的问题,泰加、丽娜和珊迪是如何寻找良好的方法去解决的呢。

3.读故事:(1)到“她真想向母亲说出被欺负的事,但是……”

      提问:①珊迪的感受如何?(幼儿自己说出来)

②为什么她不想谈论自己的问题?(因为不敢说,不想说)

         (2)继续读故事,到结尾。

      提问:吉儿为什么要伤害欺负珊迪?

    (吉儿是妒忌: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的朋友,不管有什么原因都不要欺负别人)

(三)活动一:良好的解决办法

1.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可能使我们像吉儿一样,用了一些不适宜的解决方法,反而使事情更加不好,使问题越来越大。

2.请幼儿说一些平时经历到的问题或冲突。(幼儿举例)

3.今天我们一起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

出示附录15,向幼儿解释解决问题需要三个步骤。

(1)第一:先去了解问题,明白问题的原因。

结合故事,珊迪和吉儿发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2)第二:提出各种可行的解决办法。

回归故事:珊迪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谁帮她解决的?

如果你们是珊迪,会怎么办?

         教师简笔画记录

(3)第三: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法。

遵循两条原则:自己感觉好过些;尊重别人。

结合为珊迪想的办法,哪些适宜?哪些不适宜?

※我们的办法既要让自己好过,也不能伤害别人,要尊重别人,大家都开心。

(四)活动二:寻找良好的解决方法

       请幼儿观看朋友间发生某些问题的录像,并根据录像中的问题思考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法去处理这个问题。(根据课程时间及幼儿情况确定放录像的多少,供幼儿讨论回答。)

请幼儿参照活动一种的规则,选取的解决方法是否考虑到自己和别人的感受,教师反复从中提示幼儿。

       请课后幼儿互相说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问题事件,思考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法。

(五)填写活动回应工作纸

    询问幼儿本节活动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地方,教师记录并个别指导。

 

分享:一园的比比角http://s16/bmiddle/9f16358ftbd89f0150a2f&690

http://s14/bmiddle/9f16358ftbd89f10938a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