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2014-01-24 16:35:20)
标签:

行走京城·

金中都遗迹

分类: 行走京城·历史地标

    现在的北京城里还遗留着多少金中都的遗迹,这使我很好奇。带着这个问题在网上查了一下,然后根据取得的资料进行了实地踏访。这个过程也并非出发前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些地方还是颇费了一些周折。

 

一·金中都城垣遗迹

    先说金中都城垣遗迹。网上查:“现丰台区卢沟桥乡界内尚存西、南城墙遗址3处:三路居村凤凰嘴为城西南墙角,此为金中都遗址较大的一处;②万泉寺村有南墙两段,连在一起;③东管头高楼村有西墙一段。均为夯土墙,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按此说法前去寻觅。

    首先从搜狗地图上搜到丽泽路南边有个万泉公园,公园内有“金中都城遗址”。就从这儿开始,标的明确,好找。

    我走的东管头街。车开到那儿傻眼了,过不去了,一片狼藉,这里在拆迁,公园已不存在,心想可能找不到了。把车停在路边踏着建筑垃圾走了进去。没有人,不知向谁打听。还不错远处一个妇女骑着电动车驶了过来。我向她打听附近有没有一个土疙瘩(凭经验没敢说“金中都城墙遗址”)。真对路,她马上给我指明了去向。我沿着她指的方向走去,没多远就看到一个由石砌的护墙围拢着土堆,护墙向西延伸,不算太长,也就二十米。土堆上面苫着苫布,看样子是为防止土质流失。围墙上镶着“金中都城遗迹”的石碑。没错就是这儿。周围环境很脏。我找好角度拍了几张。这时一位推着自行车的老者主动和我打招呼,问我是不是单位的(所谓单位就是指文物局)。我说不是,只是对历史的东西感兴趣。他说他也是,经常来此看看;这些东西很珍贵,应该好好保护。我趁机向他请教附近的几处城墙遗迹具体在哪里?他说他都去过,近的一处(万泉寺)就在向东200米的地方;另一处(高楼村)在丽泽路三路居汽车站往北的一条路上。另外还和他探讨了金中都城垣的另外三个角。他说除了东南角四路通没去过,其他两个,西北角在皇亭子,那里有个王八驮石碑;东北角在宣武门内大方胡同,有一块牌子;他都去过。并且告诉我周边的大概标记。真是不虚此行遇到了知音。我问他退休几年了,他说他都80岁了,看上去还真不像。他说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出来转转,那些地方都是骑车去的。我油然的对这位老人心存敬意。

    然后我就按他指的方位先找到万泉寺的那段城墙。这段城墙较小,在“万泉水产冷冻厂”内。要不是凭直觉进厂打听,恐怕会错过。这段城墙被挤在一个角落里,如果不是厂里人向你指点恐怕找不到。这里也是遍地垃圾。保护措施也是一样,护墙加苫布。出了冷冻厂对面就是中国戏曲学院。如果有兴趣去看看这两段城墙遗迹,请走万泉寺路,别走东管头路,因为那里在拆迁。到万泉寺路找到中国戏曲学院就差不多了,两段城墙遗址相距200米。

    第三处城墙遗迹在高楼村,在丽泽路的北面,距凤凰嘴城墙遗迹直线距离约一公里。因为那位老人只是指了个大方向,我是挨着路口用试错的办法找到的。这处遗迹面积最小,由铁栅栏围着,上面遮有简易的蓝色塑料罩棚以防水毁。据说这些措施始于2001年。但周边环境却为恶劣,一个废品收购点紧挨着遗址,垃圾遍地,石砌的护墙上还放着几双脏鞋。这就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现状,真是令人遗憾。总的来说三处都找到了还是收获不小。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1·万泉寺路上的万泉公园大门·此处保存完整,后面都拆了·一段金中都城墙遗迹在此院内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2·公园大门东侧的门牌·说明这里是凤凰嘴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3·金中都城墙遗迹·像个粮囤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4·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碑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5·保留下来的这段金中都城墙遗迹相对其他两段较长,约有二十米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6·凤凰嘴金中都城墙遗迹全貌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7·万泉水产冷冻厂·万泉寺那段城墙遗迹就在厂内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8·厂内金中都城墙遗迹的现状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9·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碑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10·冷冻厂对面就是中国戏曲学院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11·高楼村的金中都城墙遗迹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12·金中都城墙遗迹介绍

 

    好端端的城墙为什么仅剩下三个土疙瘩了呢,背后真还有故事。

    先扯远一点儿。金中都城墙的筑成说来还是挺不容易的。据说最早这一带都是沙土地,而修筑城墙的夯土需要的是黄土,相传建城时所需的黄土是从远处运来的。这还真有根据。据《顺天府志·金故城考》中记载,建造金中都城墙时,“人置一筐,左右手排定,自涿州至燕京传递,空筐出,实筐入,人止土一畚,不日成之”。原来,夯筑古城墙时用的黄土,是用人力从百里之外的涿州一筐筐传过来的。据说当时营建金中都城池宫殿,征集了40万军队、80万民工,使用“人海战术”,不日成之也是有可能的。看看容易吗?我没计算过从涿州到凤凰嘴有多少距离,按此排队要多少人,史书记载的可信度如何,但总之来之不易。就这么没了。

    关于城墙是如何消失的,也先从远的说。1215年,金中都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攻破,遭到严重破坏。1264年,忽必烈曾计划在金中都故址建都,终因故城残破,且水源不足,遂将新都建在故城东北方向的积水潭周边,即元大都。元大都建成之后,为防战争时故城被敌军利用,忽必烈下令破坏了故城城墙。当时金中都故城被称为“旧城”或“南城”,城中仍有不少居民。至今,前门外大栅栏地区有不少由东北至西南走向的斜街,据说就是当年沿着连接元大都和旧城之间的捷径形成的。可以说金中都城墙遭遇大规模的破坏始于元代。

    再往近了说。以前有记者曾访问过高楼村当地的农民,据农民讲,那时的古城墙从家门口到现在的路边,厚度约有20多米,高度足有3层楼。高大的城墙上有一座年代不明的二层砖楼,高楼村的名称即由此而来。那时古城墙向北延伸有2里多长,直至马连道南口附近。看来这并不是非常久远的事。那城墙又是怎么没的呢?据说当年的马连道是一条乡间土道,道旁长着许多开蓝花的马蔺草,还有不少长满芦苇的低洼地,高楼村的人们都叫它“王八坑”。1958年,在马连道粮库旁边相继建造了物资库和纸库,就挖古城墙的夯土填坑垫地,上百辆驴车马车川流不息地运土,高楼村的古城墙就这样消失了。他们还说,从前马连道的煤厂都用古城墙的黄土做煤球,又好烧又不易破碎。可不是吗,土再多也禁不住这么大的需求啊,不没才怪呢。由此也可知当年物资局无意识中还参加过破坏文物的行动。当然了那时都以生产建设为先,还管什么文物不文物呀。

    高楼村这段城墙遗迹得以保存也并非得益于文物的保护,而是完全出于一种偶然。据说当时一位马姓大妈养了5头猪,猪圈建在家门口,紧靠着城根。马大妈和拆城墙的人们商量,挖土时留下一小段,以防她养的猪跑掉,就这样,城墙被留下曲尺状的一个小拐角,用以充当猪圈的东墙和北墙。没有想到,这段为猪圈留下的城墙成为现在研究金中都的重要文物。

 

二·金中都的四至

    上述城墙的遗迹对确认金中都的西南角很有意义。万泉公园内的城墙遗址与万泉水产冷冻厂内的遗址一西一东在同一线上,应为金中都的南城墙西段。而高楼村的遗址则是金中都的西城墙南段。一南一西相互垂直的延长线相交就是金中都城墙的西南角,这个地方就是凤凰嘴村。

    网上查金中都城墙的东北角在宣武门内的翠花街,但在地图上找不到翠花街。而在万泉公园遇到的老先生告诉我有一个标记牌在大方胡同,所以还是实地看一看。

    就这么个地方找起来也没那么容易。从西单出地铁往南进孝贤里再到未英胡同找到大方胡同未果。然后以未英胡同与大方胡同的交汇处为基点西行南走,这一路打听遇到的基本是外地人,现在满大街的都是外地人,北京人太少了,就是北京人当地的老住户也是凤毛麟角了。还算运气快到未英胡同南口了看到一位中年人手提着东西走过来,看面相像是北京人。我迎上前去向他打听。真打听对了,他就在那边住,他说你跟着我走吧。一路上我向他询问翠花街的情况。他说翠花街实际叫翠花湾,现在早都不在了,这一片都拆了建了高楼,什么新帘子胡同旧帘子胡同都没了,就留下几棵老树。我们沿着未英胡同往回走到大方胡同右拐进新壁街。没走多远看到一所老式院落,墙上架着铁丝网。他说这是一个老革命的宅邸。我想正是由于是老革命的宅邸这所四合院才得以幸免,其他的都拆了变成了高楼,而现在这所院落倒显得突兀了。他指给我看,说前面那有健身运动器械的高台上有一块牌子就是金中都东南角的标记牌。我谢过他后走了过去。这是西城区文物保护协会立的,可以说做了件好事。牌的上部是一块铜牌,上面刻着附近的地图,标出了翠花湾的位置,下面是在石牌上刻的金中都东北角的介绍。内容是“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海陵王完颜亮诏令迁都。将辽南京东、西、南三面城墙外扩三里,兴建都城,号为中都。元至元四年(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命刘秉忠于金中都东北角新建元大都,金中都旧城废。此后,历经元、明、清三代,在金中都东北城墙拐角的遗址上,形成了一个随形就势的直角弯状胡同,取名翠花湾。今翠花湾一带,即为金中都的东北城墙拐角。”这块标记牌可以说是有相当的权威性了。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13·“翠花湾金中都东北城墙拐角旧址”标记碑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14·位置图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15·文字介绍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16·两棵树或许还能留下原来的记忆


 

    东北角西南角都有着落了,还差西北角和东南角,但有两个对角就可测定了。根据是侯仁之先生的《北京建都记》中的描述:金中都“城池呈方形,实测四面城墙,东长4510米,西长4530米,南长4750米,北长4900米。”东西相差仅20米,南北相差较多也就是150米,这个差距可以忽略。标定好东北角和西南角,按照东西等边,南北等边,在地图上画了一下,西北角应在现在的羊坊店东路附近,东南角应在洋桥北里附近。

    按照在凤凰嘴遇到的老先生指引的大方向——“西北角有个王八驮石碑,附近挨着个垃圾站”去找。皇亭子下车进会城门大街,到羊坊店东路向一位环卫工人打听垃圾站,经指引我再向南走到头再向西找到了那个垃圾站。据老先生说垃圾站旁有一个旅馆,那块碑在旅馆内。很轻松找到那个旅馆,叫“京西友谊旅馆”。于是径直进去,却被一位中年女服务员拦下了。首先这个旅馆里有块石碑被她确认了,但无论怎么说就是不让进。最后达成协议,让她拿我的手机进去拍那个碑,她同意了。拍回来给我,还行。放大了看,是一块雍正六年的碑,与金中都的西北角没有关系。有意思的是回来对照在地图上测定西北角的位置竟能暗合。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17·羊坊店东路一家小旅馆内的雍正六年的石碑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18·

    网上所说西北角在皇亭子似需商榷。解放初皇亭子就在现新华社宿舍院内,即在羊坊店路路西,相距现在的羊坊店东路相距远不止150米。但不知较早时皇亭子与羊坊店是否属于同一个地区,是否叫法上有异。另外,有史记载“羊坊店”早在金代曾经是中都城的内、外西北隅,似较可信。

    而东南角网上一般叙述说在四路通。但在地图上测定在北京南站南边的洋桥北里附近,相距现在的四路通路尚有一段距离。不知历史上四路通村具体在何位置。如果宽泛的说还差不多。

    此为根据网上所获资料,再结合经实地踏访所做出的臆断,权且算个大概吧。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19·金中都城墙西南角位置示意图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20·金中都城墙东北角位置示意图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21·金中都城墙西北角位置示意图
 

金中都旧踪寻觅记
22·金中都的四至和城内遗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