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利好V型反转暴涨反弹能演绎成反转吗
周四股市再度出现V型逆转,主要是高层对股市发表了一些较为积极 的看法,市场解读为超级利好,吃下一颗定心丸,让投资者觉得有了憧憬和希望。
截至收盘,沪指涨3.48%,报3170.71点,成交额达5223亿元;深成指涨4.02%,报12000.96点,成交额达6697亿元;创指涨5.2%,报2635.08点,成交额达2823亿元。成交量基本持平,没有数量级变化,从走势看,早盘高开,不少股票涨幅并不小,但好景不长,股指快速下跌,很多上市公司股价从涨3-5个点到下跌3-5个点,市场陷入了迷茫,但关键时刻,股指出现逆转大涨。
刺激因素就是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门研究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在记忆当中,如此高级别的专门研究股市问题还是第一次,可见股市下跌已经引发了高层的重视,需要扭转股市下跌的颓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于股市下跌,社会财富灰飞烟灭,投资者亏损严重,拿什么增加消费,其次是股市下跌,严重损害中国经济金融形象,很不利于经济恢复性增长,三是股指连续下挫,对投资者信心构持打击,会影响到IPO 常态化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较为关注的地产问题,也有专门的阐述,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在这个主基调下,未来地产政策基于一城一政的政策下,可能会有更多的微调,促进地产销售回暖,今天港股和A股地产股也有所表现,按照我个人看法,地产股或许存在进一步反弹动力。
从目前消息面看,银保监会、央行、外汇局、证监会都所有动作,从证监会层面看,回应还是较为粗放,发挥市场内生稳定机制作用,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购力度,引导基金公司自购份额。完善有利于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制度机制,加大对公募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培育,鼓励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如何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尚缺少可执行性,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可A股上市公司质量和现代化制力 是不太令人满意的。
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增持,也并不是新鲜事,整个政策早已经存在,问题在于回购的股份,没有注销的话,是无法提升股票含金量的,如果高折扣用于股权激励或者是职工持股,设定的解锁条件又很低,反而成为定向利益输送损害投资者利益,遭遇市场质疑,还容易引发股价波动,未来依然需要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兑现收益,这就不是利好反而成为利空,监管需要推动的是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应该予以注销,减少注册资本,提高每股含金量,才能推动股价上涨。
加大公募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培育,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因为考核机制过度功利化短期化,带来机构投资也是短期化,造就抱团炒作成风,股价出现大涨大跌,前期抱团的格力电器、五粮液、海天味业、汇顶科技、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和迈瑞医疗等都出现腰斩或者是接近腰斩超过腰斩走势,对指数影响颇大,就是新赛道方面,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赣锋锂业、天赐材料、凯莱英、智飞生物等股价调整幅度也是很大的,对指数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视的。因此对于机构的培育不能仅仅止步于规模的扩张,还需要引导机构理性投资,对于抄作业的抱团需要加以合理的监管,对于涉嫌股价操纵应该严肃查处,这一问题并没有回应。
实际上证监会没有回应市场投资者关切而又很敏感的IPO 节奏问题,这涉及到市场增量资金和增量筹码之间的平衡,股市下跌,固然与地缘冲突有关,但更与市场较长时间以来增量筹码过度增加带来增量资金无法匹配新增市值,造成较大的调整压力,市场处于一个弱势平衡,一旦出现地缘冲突和美联储加息紧缩等利空消息,市场就会放大利空,带来一些新的抛售压力,但市场承接盘又会进一步下滑,造成股指短时间较大的跌幅。
引导基金公司自购份额,增量资金并不多,只不过是一种信号,显示对未来市场的看好,但是这一自购需要谨防内部人风险发生,那就是在赎回的时候,使用基民的资金拉升重仓股股价,推高净值乘机赎回,损害基民利益,这需要相关的制度予以规范。
现在政策属于一个纲领性文件,让投资者出现亢奋,短期可以刺激股市反弹,但股市反弹需要真金白银的推动,尤其是现在流通市值异常庞大,股指上涨一点,流通市值增加绝对值就会很大,加上常态化再融资和IPO,市场上涨对增量资金要求更高,反弹持续性要看后续更为细化的政策,是不是有助于推动投融资平衡的延续,如果维持一种偏快的IPO节奏,增量资金相对于筹资紧平衡,反弹持续性或许难以维持。反过来,维持一种合理的IPO 节奏,让市场各方都可以接受,增量资金与筹资维持一种相对宽松的平衡,股市反弹时间和高度都会更加的乐观。
现在市场走势较弱,依靠一般的利好很难彻底扭转市场的悲观情绪,只有超预期的政策利好才能带来投资者情绪的根本性扭转,提高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但是超预期政策究竟是什么样的,恐怕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特定舆论氛围下也会存在投资者理解和媒体观点的不同,这是需要高度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