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高溢价10.5亿元并购锁定IP谁躺赚谁爆亏
并购重组理论上应该是实现公司发展和二级市场投资者、并购资产三方共赢,可是因为各种原因,很多并购重组并不有利于公司发展,也不有利于二级市场投资者,仅仅有利于并购的资产一方。
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永恒 的主题,有一些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脱胎换骨式的变化,实现多赢,可是也有很多公司因为当初的激进并购,走上了不归路。为了鼓励上市公司做大做强,2014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修订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企业并购和重组的门槛降低,15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进入了最高峰,可是林子大了啥鸟都有,很多公司为并购重组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因为监管不到位和公司发展理念的激进,出现了很多的三高并购,那就是高溢价、高业绩承诺、高商誉市值,结果就是很多高业绩承诺没有兑现,有的高业绩承诺根本无法得到足额补偿,即使能够实现业绩补偿的承诺,可是很大一部分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只有三年,一旦三年业绩承诺期过去,并购注入的资产即使亏得一塌糊涂,也与当事人无关了,那么留下一个烂摊子的就是上市公司,怎么办,只能计提商誉减值,一旦计提商誉减值,公司业绩就会出现变脸,股价就会出现大跌,等于是二级市场投资者为当初的三高并购买单。
华谊兄弟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深交所向华谊兄弟发出19问,其中第二项直指与冯小刚对赌未完成一事,“冯小刚业绩补偿款”一事公司率先进行了单独回应,截至公告日,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下称“东阳美拉”)相关业绩承诺补偿款1.68亿元已经到账。
2015年,华谊兄弟斥资10.5亿元收购了冯小刚控制下的东阳美拉70%股权,与冯小刚绑定,这是15年市场炒作IP
的大戏,也是上市公司为IP 付费的典型
据红星新闻,而关于此次冯小刚支付业绩补偿,也有声音表示,不管是高溢价收购壳公司,还是冯小刚掏钱“补空”,追根究底都是股民在掏钱。这个观点怎么去评价呢?是不是中肯另说,但也道出了部分的真实。
华谊兄弟不仅仅通过并购东阳美拉锁定冯小刚,还通过其他并购,锁定了很多当时的明星,可是娱乐圈总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加上市场大环境在改变,其他并购资产也是出现业绩一些无法达标问题,高溢价并购就成为华谊兄弟的沉重负担,2018年-2020年连续三年计提巨额商誉减值,总金额高达29亿元,华谊兄弟经营也是每况愈下,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5亿,2018年至2020年,营收分别下降3.34%、41.18%及33.14%;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分别为11.69亿元、39.78亿元及10.48亿元,三年累计亏损62亿元。
华谊兄弟花大价钱高溢价并购锁定IP,单纯从法规来看,并没有任何的违规地方,符合证券法和证监会相关法规,可是合法不代表就是合理,在于溢价太高,并购付出的成本太高,积累了巨大的风险,等于是上市公司做出了巨大的让利,IP方提前锁定了利益,而把未来风险留给上市公司,结果就是二级市场投资者买单,华谊兄弟从15年900亿元总市值跌到现在的百亿元市值仅仅剩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