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会满主席讲话隐含警示A股定价权不能旁落给美联储

(2021-03-26 07:59:44)

易会满主席讲话隐含警示A股定价权不能旁落给美联储

原创 杜坤维 杜坤维财经 今天

资本市场定价权十分重要,事关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A股究竟是成为美国股市的影子股,被美联储政策左右,还是决定于中国的经济金融政策,我觉得重要性不言自明。

最近证监会主席委婉批评了国内部分专家的分析逻辑,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截至2020年底,外资持续3年保持净流入,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资产突破3万亿元。中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是强的,外资也获得了良好的回报,而且潜力还很大。当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部分学者、分析师关注外部因素远远超过国内因素,对美债收益率的关注超过LPR、Shibor和中国国债收益率,对境外通胀预期的关注超过国内CPI。易会满称对这种现象不作评价,但对照新发展格局,建议大家做些思考。

作为关注A股股市的学者和分析师,确实值得思考,决定A股运行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外资持续流进A股,说明看好A股,但是外资的影响力也在增加,尤其是北上资金被市场誉为聪明资金,其投资风格和投资标的被国内机构投资者广泛追捧,甚至模仿,跟随北上资金脚步操作,与北上资金一起抱团炒作,A股定价权国内资金话语权旁落,成为了外资机构的影子,北上资金流出A股下跌,北上资金流进A股上涨,这不是很好的现象,轻者容易被北上资金收割,重者A股的涨跌决定于北上资金的态度,缺少独立性,这与中国强大的经济总量是不相符合的,作为一个大国,金融市场定价绝对不能被外资左右,需要由国内机构来定价。造成这种现象,与国内很多声音夸大北上资金的投资选股能力有关,造成内地机构资金给北上资金抬轿。

其次是A股走势究竟是决定于国内的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利率走势,还是看着美联储的脸色运行,这也很关键。易会满主席就委婉的批评了部分专家崇洋媚外的分析方式,“比如,部分学者、分析师关注外部因素远远超过国内因素,对美债收益率的关注超过LPR、Shibor和中国国债收益率,对境外通胀预期的关注超过国内CPI。"辩证法告诉我们,决定事物运行的是内部矛盾而不是外部矛盾,因此决定A股运行的主要因素是国内的宏观经济、央行货币政策、股市基础制度建设,而不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美国的宏观经济,可是我们部分专家总是津津乐道的分析美联储货币政策带来的美国国债收益率波动对A股的影响,而忽视国内经济、货币政策、股市制度建设对A股的影响。俨然美国的一切主导了A股的走势,这是不太客观的观点,要值得警惕。

在部分专家过度关注美国金融市场波动对A股的传导下,A股与美国股市走势关联度增加,问题是跟跌不跟涨,造成美国股市不断创新高,A股依然在历史半山腰的位置,导致A股与靓丽的宏观经济严重脱节,其中固然与A股偏重融资、减持泛滥、上市公司治理不规范带来的上市公司质量不高有关,也被美国股市牵着鼻子走有关。

易会满主席透露出来的信息我个人觉得十分明确,那就是吃着中国饭的专家学者不能被美联储政策牵着鼻子走,要立足于国内,发布的观点要姓”中“而不是姓”美“,中国股市要与国内的内循环相适应,要摆脱美联储的影响,回归国内基本面。

前一段子俄罗斯、土耳其和巴西宣布加息,国内马上有人撰文分析三国加息对A股的影响,我们应该看到三国缘何加息,就在于三国经济低迷外储匮缺,美国国债收益率升高引发热钱外流,需要加息稳定金融市场防止热钱流出,俄罗斯被美国长期制裁,土耳其则是深受战乱通胀高企,巴西更糟,出现罕见的国家破产,我国经济强劲增长,产业链完善,外储超过3万亿美元,人民币汇率稳定,中美利差维持150个基点左右合理水平,外资持续流进,不需要加息防止热钱流出,三国加息根本不会影响到中国的经济稳定,央行货币政策中性不变,与A股运行有何关系,这是危言耸听还是博眼球,甚至就是无脑的文章没事找事。

A股与美股相比较很多时候之所以跟跌不跟涨,在于市场倚重的公募基金没有承担起定海神针的作用,跟随北上资金脚步买卖,也在于部分专家的观点过度看重美国金融市场波动对A股的影响,从而出现一些看起来正确但实际上是错误的观点,往重了说就是"明善实恶",在于看起来头头是道,是在提醒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其实是把A股的定价权交给了美国市场,成为了误导金融市场和投资者的帮凶,因此在关键时刻,易会满主席的讲话无疑是一记警钟,A股的话语权绝对不能旁落,这需要专家分析师理性引导,让定价权回归国内基本面,而不是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