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量中小券商集中上市是资本市场不和谐之音

(2021-03-19 07:28:22)

大量中小券商集中上市是资本市场不和谐之音

原创 杜坤维 杜坤维财经 今天

资本市场 是支持科技创新,还是支持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上市,这是问题的关键,主要是很多金融类公司像券商和银行都有募集资金增加资本金的需要,中小银行和中小券商排队等候融资,成为资本市场不太和谐的音符。

截至3月初,包括中止项目在内,A股共有753家拟上市企业正在排队。其中,核准制下的主板及中小板在审企业占比仅22.7%,剩余近八成企业均希望通过注册制实现上市,IPO堰塞湖再度膨胀接近历史高位,很多专家寄望于注册制彻底化解堰塞湖的美梦彻底破碎,在于我们的专家不理解A股公司把上市融资作为公司发展的终极目的,也在于很多公司有投资饥渴症和融资饥渴症,只要有机会就会上市融资。

在诸多等候排队上市公司中,有不少中小券商存在,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华宝证券、信达证券、首创证券、万联证券、东莞证券、国开证券、国融证券、华龙证券、恒泰证券、渤海证券、德邦证券等十余家。20年,中小券商上市不在少数,中银证券、中泰证券、国联证券、中金公司相继通过首发上市;湘财证券通过借壳哈高科实现上市,去年9月,哈高科正式更名为湘财股份;英大证券通过借壳置信电气实现上市,并于2020年5月改名为国网英大。

券商上市与银行上市的取向是一个样的,而且业务单一,同质化十分严重,缺少个性化差异发展,那就是补充资本金,就在于一心一意的想扩大规模,券商募集资金目的主要是“补充资本金,增加营运资金,扩大业务规模,优化业务结构,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募集资金投向大同小异,主要是加大资本中介和资本业务投、促进证券经纪和投资银行业务转型升级、支持子公司业务发展、加强风控合规能力和信息技术系统建设等领域。因此大量中小券商上市募集资金只不过是加剧市场的竞争格局而已,经纪业务和债券营销都已经进入恶性竞争的格局,并不会带来券商行业发展质的变化,所以大量中小券商上市显得没有紧迫性。

现在监管的意图是打造航母级券商,像中信证券配股再融资,就是希望增加资本金,打造航母级券商,航母级券商打造需要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而不是分散融资,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国有134家证券公司,但同质经营现象严重,很多券商投行和资产管理业务不强,主要依靠经纪业务和中介业务获得收益,靠天吃饭缺少抗市场风险能力,券商之间同质化竞争严重阻碍着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我国134家券商,总资产相加也仅为7.5万亿元,相当于高盛21万亿元的三分之一多一点而已,即使像中信证券这样的头部券商也只有9000亿元,只有高盛的4%多一点不到5%,根本无法与高盛相比。因此需要通过头部券商与地方中小券商的并购重组,做大资产规模,很多地方性中小券商,在全国默默无名,资产规模不大,可是在地方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是当地的龙头券商,一旦被大型头部券商合并,就等于拥有了当地的券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可以快速做大,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并购重组,减少券商数量,可以让券商减少无谓的同业竞争和资源内耗,像中信建投和中信证券的合并传闻,就是冲着两家券商的投行业务而去的,实现强强联合。证监会在回复《关于做优做强做大打造航母级券商,构建资本市场四梁八柱确保金融安全的提案》时明确表示,要积极推动打造航空母舰级的头部证券公司,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支持行业做优做强,而不是各自为战,利用资本市场分散融资。

现在市场IPO 任务繁重,面对IPO堰塞湖,监管也是左右为难,需要腾出更多的IPO 资源和市场资金,支持科技创新,而不是让中小券商和中小银行上市融资,浪费宝贵资源,即使中小券商上市融资,也很难进一步做大做强,与头部券商之间的距离难以缩短,只是增加市场无序的竞争而已,无助于打造航母级券商,大量中小券商上市,募集资金使用大同小异,资金利用率低下,是资本市场资源的错配,减少中小券商上市,让头部券商以市场化的方式并购中小券商远比中小券商IPO 更好,最差的也是让中小券商现行合并,接着再来IPO.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