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靓丽一季报股价缘何依然低迷不振跑输大盘
公布靓丽一季报业绩,银行缘何依旧走势低迷,银行股价不涨,与市场投资风格有关,长期以来,市场一直不偏好大盘股,尤其是银行为代表的大盘股,缺少有吸引力的市场概念。
另一个是投资股票是投资一种预期,首先是银行未来存在一些政策不确定性因素,那就是LPR利率下行带来的净息差收窄。最近央行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持续深化 LPR 改 革,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 制,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目前CPI继续维持4%以上高位,下调基准利率存在较大的障碍,会加重负利率,可能导致银行存款进一步流失,其次美元指数再度回到100位置,人民币汇率面临较大的压力,从现有一些迹象看,央行还是很看重人民币7.1元位置的,下调基准利率很容易引发汇率贬值,在没有下调基准利率下,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只能通过下调逆回购和MLF利率完成,但下调逆回购和MLF利率无法覆盖LPR带来的利率损失,银行就需要通过适度让利实体经济完成贷款利率下调,这才是市场的一个痛点。
三是一季度银行业绩靓丽,不代表未来业绩靓丽,一季度贷款增加不少,做大了银行营收基数,既有银行传统的早放贷早受益传统手法,也有有关部门引导银行放贷有关,二三四季度银行放贷增速还能保持吗?一个是实体经济疲软,市场信贷需求放缓,对公贷款面临需求不足,二是居民收入下降,可能带来消费贷按揭贷款下降,银行零售业务放缓,三是银行偏好可能下行,不排除银行追求经营稳健,加大审核,放缓贷款规模。
三是一季度银行不良贷款率未必就能反应市场的真实情况,不良贷款发生有一个滞后效应,一季度GDP增长-6.8%,二三四季度面对全球经济放缓,外需疲软,经济即使能有所恢复,大概率也很难恢复到6%以上高增长,未来实体经济依然苦难,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增加可能难以避免,资产质量恶化滞后性会慢慢显现,逾期或欠息90天以上才会被考虑计入不良,一季度刚刚过去,即使出现不良,也不会反映到财报上面;另外根据有关政策安排,疫情期间部分逾期或欠息90天以上的抵质押类小企业贷款,暂时不强制要求划入不良,一些的确受疫情影响产生的信用卡逾期和按揭贷款并未计入不良贷款也不会上征信,这导致部分不良贷款还没有体现出来,但丑媳妇总要见公婆,这部分不良贷迟早会暴露,因此未来不良贷款率升高概率还是较大的,但高点在2季度还是三季度乃至四四季度,恐怕暂时难以预测。
正是因为银行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市场主力机构的公募基金,一季度大量减持银行持股,截至一季度末,基金的银行持仓市值减少了960亿元,持有的上市银行家数从36家减少到31家,单季度减持比例为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银行作为超级大盘股,离开公募基金这一市场大资金参与,而游资更加不爱,行情自然寡淡,开盘第一天大跌以后,就基本上没有明显反弹过。
但银行目前是最悲观的时期,根据烂苹果原理,即使变得更加差,也没有什么了,差不到哪儿去,其次银行拨备率较高,银行还是可以通过调整不良贷款覆盖率来调节利润,股价大概率位于低位,下跌空间是很少的,基于高股息率,得到部分险资的加仓,预期未来上涨很难但下跌也很难,大概率维持一种不温不火的走势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