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电话会议不能成为监管的三不管地带
资本市场是一个信息场,投资者就是依靠信息来对股票进行定价,并作出投资决策,一旦投资者得到的信息是假大空,就会做出错误的投资判断,有可能遭遇投资损失,因此有关部门对资本市场的信息力求真实、准确、及时。
券商电话会议是一个传递上市公司信息和卖方机构对公司发展和投资价值做出判断的一个重要渠道,很多投资者高度关注券商电话会议传递出来的信息,媒体也会广泛报道, 对市场的影响还是不言而喻,因为各种原因,监管部门对券商电话会议缺少一种实质性的日常监管 ,可能导致券商电话会议相对于券商研报就缺少一种严谨,会更加的随意一些,正是监管的盲区,电话会议鱼龙混杂,隐患不少。
据媒体报道,华创证券电话会竟请了一个假高管!真高管潜伏其中突然现身打假,怒斥“不要这样误导投资者好不好?!”,一个好端端的电话会议成为误导投资者的场所,令人匪所思。
2月19日晚间,华创证券召开了一场“假电话会议”:邀请了一位号称星期六子公司遥望网络“陈总”的假高管,绘声绘色地给参会的机构投资者描绘起了公司的美好业绩……可正当机构投资者奋笔疾书记录陈总抛出的“干货”的时候,真高管突然接入电话会议,现场打假:遥望中层以上就没有姓陈的!
根据券商方面的说法 是通过第三方邀请的这位高管,他们没有进行身份的核实,这显露出有关组织人员责任心的缺失,对于电话会议重要核心人员,竟然身份都不加核实,这如何保证电话会议透露出来的信息是真实可靠,这就像研报,不核实数据真实性一样,是严重的低级错误,一句简单的没有身份核实就能免责吗?
还好李鬼碰到了李逵,电话会议戛然而止,没有带来更多的不良后果,要不然“高管”侃侃而谈,传递信息尺度很大,都是高管的“干货”,可是投资者得到的“干货”和尺度很大的信息全是假的,投资者依据传递的信息作出投资决策,就是一种误导,遭遇投资失败怎么办?又该找谁说理去。
电话会议成本不高,针对性较好,又可以实现即时的交流,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渠道,隔三差五就会有各种券商电话会议举办,而且主要是针对机构和高端客户为主,电话会议不等同于研报,目前看没有针对电话会议的监管制度,处于三不管地带,或者说是处于灰色地带,也就相对随意,可是不能放纵,必须纳入监管的视野。研报发布的管理是很严格,有专门的的规章制度,有一套严格程序,那就是《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其中第九条规定,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应当合规、客观、专业、审慎。署名的证券分析师应当对证券研究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保证信息来源合法合规,研究方法专业审慎,分析结论具有合理依据。如果券商研报出现问题,还可以进行处罚,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责令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并提交合规检查报告、责令暂停发布证券研究报告、责令处分有关人员等监管措施;情节严重的,中国证监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规定作出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监管电话会议已经是迫在眉睫,如何监管电话会议,一个是另起炉灶专门制定电话会议发布规则,另一个较为简单的方式就是直接当成券商研报管理,对电话会议录音存档,保留一定时间待考就可以了,一旦参照券商研报管理,电话会议就必须力求真实准确公平,更不能触犯内幕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