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爱跟风,尤其是爱跟大资金炒股,北上资金作为国际成熟的投资机构资金被市场誉为聪明资金,国内媒体不断跟踪其一举一动,投资者也在关注其选股方向作为自己的投资参考,但是北上资金因为资金不穿透,存在一些问题,实名制穿透资金来源已经是大势所趋。
据香港证监会公布,沪股通及深股通交易将引入投资者识别码制度,目前已与内地证监会达成共识。同日,港交所发布建议制度运行细节,拟定于2017年第四季度至2018年第二季度与市场沟通,2018年第三季度推出投资者识别码制度。
港交所文件指出,港交所中华通交易系统中的券商,须向每位北向交易的客户编派一个唯一的券商客户编码,每个券商客户编码应与该特定客户的客户识别信息配对,该等信息包括客户名称,身份证明文件的签发国家,身份证明文件的类别及身份证明文件的号码。
按照拟定识别机制,有关信息将会提交给内地交易所。当投资者提交北向交易买卖盘时,必须全部加上适当的券商客户编码。值得注意的是,券商客户编码和客户识别信息仅供监管机构监控及监察市场使用,不会用于结算及交收,也不会提供予公众查阅。而个人资料作前述用途前,须先按规定取得投资者同意。
目前北上资金已经成为中国内地股市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对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像中国平安、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等今年大牛股中都有北上资金的身影,而且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视,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主导资金,国内资金根据北上资金的趋势来决定自己的操作。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30日,沪股通和深股通累计成交4.32万亿人民币,为内地股票市场带来了3388亿人民币的净资金流入。截止12月1日沪市成交47.1万元,深市成交57.2万亿元,相当于沪市成交的1%,两市成交的0.96%,加上北上资金持股集中度较高,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北上资金在A股的持仓规模不断扩大。据港交所统计,三年来,沪股通在A股持股总额增长3.59倍,深股通更是环比增长12.4倍。
北上资金交投越来越活跃,其中不乏短线的炒作,有点类似于国内的游资大佬的短线投机,其投资者风格似乎与国际成熟市场的长期持股风格不相吻合,是不是国内资金借助北上资金被市场瞩目的因素,浑水摸鱼进行市场投机操作呢?
北上资金被市场高度关注,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北上资金干一些违法勾当,但是由于资金的不穿透,监管层通过券商只能穿透到个人或机构查询交易记录。但是对于其他一些交易,通常都无法穿透,给两地的跨境监管增添了难度,一些违法行为难以被有效发现。今年年初,证监会成功查处一起利用“沪港通”交易机制跨境实施操纵市场的典型案件。不法投资者唐汉博及其“唐家班”绕道香港开立证券账户,借道沪股通交易机制反向操纵A股。经调查,唐汉博等人,涉嫌操纵“沪股通”标的股票“小商品城”,短短几个月交易金额高达30亿,非法获利4188万。
此外,今年“深港通”标的的顺丰控股股价接连大涨后,香港媒体报道称,监管层罕见致函部分券商,要求提交涉及顺丰控股以及美图的深港通交易记录。但不知因何原因没有下文。
资金穿透以后,才能真正找到幕后的交易者,也才能找到市场的违法交易者,也才能让惩治落到实处,也才能真正的警示市场违规违法者,因此实名制的事实已经是很迫切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