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贵州茅台如何收场?这是笔者的一个疑问?
笔者之所以发出如此疑问,就在于市场对贵州茅台股价暴涨发出越来越多的质疑,导致股价高估,是不是高估,笔者综合媒体的数据作为注释,11月16日,A股收盘,贵州茅台股价达到719元,市值也突破9000亿人民币,最新市值9032亿元,贵州省2016年GDP总和为11734亿元,一个茅台酒市值就接近贵州省GDP,虽然业绩也靓丽,但黄金最贵也有价,不能无价吧,贵州茅台2017年前三季营收为424.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9.4%;净利为199.84亿元,同比增长60.3%;基本每股收益15.91元,同比增长60.31%。199.84亿元利润就基本相当接近贵州16年GDP是不是有点离谱。贵州茅台的9000亿人民币市值,也已经超过了万科地产、格力电器、苏宁云商、云南白药、长城汽车与万达电影这六家中国最优秀企业的市值总和。万科一家公司三季报利润就是110多亿元,格力电器是160亿元,两家之和利润就超过茅台许多,这是不是不合理?贵州茅台9000亿元的总市值分别超过辽宁、新疆、陕西等17个省份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这种市值是不是存在虚高。
面对贵州茅台股价暴涨,其中蕴含的风险不是没有人知道,其中的泡沫不是没有人知道,毕竟市盈率超过30倍,这可不是科技股而是白酒股,又是在中国禁酒越来越严厉的今天,从部队到地方政府再到国有企业都在禁止购买高档白酒,但是市场的质疑并没有改变大资金的疯狂追逐,风险与泡沫是会害人的,15年成长股泡沫我们不应该忘记,新华社也曾经在市场狂欢之际发出振聋发聩的质疑,200万元利润何以支撑400元股价,作为官方的新闻媒体新华社再度坐不住了,16日收盘以后新华社就质疑贵州茅台卖的是酒还是水黄金。并进一步指出“目前中国货币政策稳健中性,金融去杠杆仍如火如荼,市场情绪仍乍暖还寒,股市的箱体格局未有明显突破,资本炒作者一意孤行推动茅台股价高歌猛进,为一己之利,而破坏延续多年的良性格局,是否有竭泽而渔的嫌疑?”
11月16日晚间,贵州茅台公司也罕见的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最近市场上的一些讨论和观点,尤其是关于公司过高的目标股价及估值均不代表公司的态度,希望广大投资者和消费者理性看待,审慎决策”。郑重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理性投资,不要盲目跟风。
最引发笔者关注的是新华社的观点,资本炒作者为了一己私利一意孤行的推动股价高飞猛进是一种竭泽而渔,把贵州茅台股价上涨定性为一种为了一己私利的炒作,这种语气是较为严厉的,其中是不是有监管的导向暂时不得而知,本质上贵州茅台股价暴涨就是大资金抱团取暖的肆无忌惮的恶炒,也包括杠杆资金的不断加盟,11月10日开始杠杆资金高位追涨,截止16日两融买进高达51亿元,是卖方分析师疯狂预测不断上调股价配合炒作,在新华社发表质疑文章以后,还有券商唱高调,认为对公司2020-2025年区间估值仍然建议给予20-25倍市盈率,如果给予2025年25倍估值,公司在目前清晰的产能规划下可预估的市值有望达到1.85万亿上下。但是这一己私利导致短视的投机行为将对价值投资形成巨大伤害。正所谓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其恶果将会在未来显现。
从今天贵州茅台走势看,一些大资金依然不死心,心存侥幸,开盘竞价成交5689手,紧接着来了两个超级跳高买单1752和1672手,9:34还有228手跳高2.2元的大买单,228手买单虽然总量不多,但对于茅台700元的股价来说总市值很大,相当于1600万元,这种疯狂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尽管大资金不断进场自救,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妄图吸引资金跟风,但是跟风者寥寥反而是不断有大资金出逃,股价还是有点高处不胜寒的况味,自救等于把自己陷得更深。
理性的投资行为,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表现为不计代价的盲目抢筹, 贵州茅台已经丧失了价值投资的底线,演变为一种资金抱团取暖的恶炒,是对价值投资的亵渎,如果没有资金进场接盘,找不到中小投资者接盘,机构之间的博弈会更加惨烈,肆无忌惮的炒作者如何兑现利润成功离场,贵州茅台暴涨的股价该如如何收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