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
中证监和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批准上交所和港交所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交易所买卖港股和A股。并规定投资标的。试点初期,沪股通的股票范围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180指数、上证380指数的成份股,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港股通的股票范围是香港联合交易所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份股和同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
于是有市场人士质疑制度的不公平,这是对深交所的一种不公正待遇,因为深圳更接近香港,深圳市人民政府也在极力推动深圳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笔者认为这是较片面的一种看法。
从证监会表态来看,选择沪港通试点是基于"有利于防范风险。上海与香港两地市场估值水平较为接近,沪港通对两市场估值水平影响相对较小,有利于试点平稳起步。”这是对的,其背后是对内地股市的一种保护,对投资者的一种呵护
由于沪港股票通是一种双向交易,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3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05亿元人民币,从资金金额来说,沪股铜也比港股通多500亿元,引入港股资金的向内地股市输血的意图十分明显。而目前由于投资风格的迥异,投资者结构不同,内地与香港两市股票估值水平有天差地别,大盘绩优股估值比香港要低,但相差幅度并不大,而概念股题材股估值要比香港要高,相差幅度非常大,如浙江世宝即使经历港股大涨,溢价率仍旧在400%左右。一旦实施沪港股票通,两市估值就会在较短时间内抹平。
抹平两市估值方式很多,更多的是此消彼长的方式,对大盘股而言,由于国内估值较低而且估值不是相差很大,国内股市涨一点就与港股估值相当,因此对市场的冲击相当有限,而国内股市大盘股一直非常低迷,对长线资金有一定吸引力,管理层实施沪港股票互联其目的也是在此,希望引入国际机构定价能力和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激活大盘绩优行情,让沪市主板走出低迷不振状态。而深市则完全不同,创业板经历疯狂炒作以后,即使经历大幅下跌,市盈率依然维持在近70倍的历史高位,个股方面超过百倍千倍不在少数,成为世界上估值最高的股市,与香港等成熟市场相比,估值要高出几倍。一旦与香港接轨,资金将流出国内股市追逐香港市场,这对资金极度匮乏的国内股市来说,显然不是好事,而是一种雪上加霜的举措,因此国内股市将面临短期下跌的风险,因为香港市场股指与世界接轨,做空渠道非常充分,不可能得到大幅炒作,出现暴涨,即使强硬做多,也会遭遇国际资金的阻击,最后有可能成为人家的抬轿夫而落荒而逃。那么只能是选择国内股市暴跌完成接轨,这将造成国内市场血流成河,让投资者在短时间内遭遇巨大损失,无疑会加大市场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出现短期金融风险。
因此证监会希望通过以试点的方式,先让沪市大盘绩优股与香港接轨,激发大盘绩优股的活性,实现市场八二转换,让资金进一步撤离概念股,压缩概念股的估值回落到正常区域。同时重申以后会放宽投资标的范围,给市场一个温柔的警告,不要迷恋高估值的概念股炒作,让中国股市进一步开放与世界接轨是未来的趋势,让市场有一个温和的下跌,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完成价值回归,避免市场不必要的大幅波动。这是一种刻意的安排。我们应该理解其良苦用心。
笔者认为这就是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指出的“按照有序可控的原则”的精髓所在,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跨界监管和资本项目下人民的自由兑换,也不易操之过急,需要不断的摸索经验,才能逐步放开,证监会对此有明确地认识,“在沪港通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下一步深、港两地市场可以具备更好的条件,在更高的起点上自主探索包括互联互通在内的各种合作形式。中国证监会也将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深港两地市场加强合作与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