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兴产业战略版不是好主意

(2014-03-15 15:02:19)
标签:

股票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桂敏杰在就拟设立战略新兴产业办的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其定位和创业板不一样,主要针对规模偏大,基本是过了成长期的企业,与创业板要求有错位。
 从历史演变来看,沪市一直定位于大盘绩优股,并以此引以为豪,随着时间推移进入到13年,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市场兴起一股科技炒作之风,资金逐渐放弃大蓝筹,而疯狂炒作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个股,创业板一直维持较高的换手率,而沪市主板则逐渐被边缘化,成交量一直裹脚不前,往往只有深市的50%,更让沪市交易所不能忍受的是新股中有80%的份额被深交所占据,而深交所为了进一步压缩上交所更是实施新股申购市值沪深不能通用的手段,让沪市主板股票进一步遭遇抛压,所以上交所一位高级官员曾说过有“如芒在背”的感觉,不是没有道理。
 针对上市资源的安排,沪深交易所还是达成了某种默契,发行股份超过8000万股的非金融企业在上交所上市,而低于5000万股的在深交所上市。介于两者之间的发行人可以任意选择。但这只是一种没有成文规定,期间也有错位上市的。比如首发4.5亿股的宁波银行就在中小板挂牌。而神州泰岳则因为不符合在中小板挂牌转到创业板挂牌。因此上交所完全没有必要在增设一个版,可以通过制度安排,吸引符合条件的发行人到上交所挂牌。
 上交所之所以要开立战略新兴产业版,笔者认为主要还是追赶时髦,因为目前市场炒作的主流就是新兴科技,一旦个股粘上新兴技术概念,立即吸引投资者眼球,资金大量跟进,成交量不断放大,股价也是水涨船高,这才是让上交所眼红不已的,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投资者投资股票是以公司所在的位置和股本为主要依据之一,股本越小,估值越高,中小板估值要比主板高,而创业板估值要比中小板高,资金总是逐利的,哪儿发行价格高,发行人自然到那个版挂牌上市。而沪市主板的市盈率非常之低,自然难以吸引发行人前来挂牌,导致深交所新股上市的异常的红火,而上交所则显得门庭冷落车马稀。
  为此上交所为了迎合大众的心理,独出心裁的推出战略新兴技术产业版,希冀以概念取胜,以噱头取胜,推高整个板块的市盈率,目的是能够以较高估值吸引发行人前来挂牌,同时也迎合市场大众心理前来投资,营造上交所的高技术产业氛围,尽快提高交易量,人为制造一个热闹气氛。
 为了提振上交所的人气再次设立一个板的做法还是值得我们思考,从上交所表述来看,定位于比较成熟的规模较大过了成长期的新兴产业,既然过了成长期,企业投资意愿扩大规模意愿下降,进入回报期期阶段,笔者认为已经没有再次融资的 必要,即使上市融资,也无益于公司的健康发展,反而有稀释股本之嫌,也是对宝贵资源的一种浪费。创业板定位于正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规模较小,但中小板则是完全不同,定位于规模较大的成长型企业,上交所的新兴产业板怎样说都与中小板有重叠交叉的成分在内,其定位难逃与中小板争上市资源的嫌疑,根本没有设立另一个上交所中小板的必要,推出措施让新兴技术产业前来主板直接挂牌就。
 从投资者角度来说,上交所推出新兴战略产业板,可以说没有任何好处,其一为大扩容提供了另一个渠道和大开方便之门,或导致整个市场承压,其二,新兴产业战略版将推高发行价,让产业资本从市场多圈走一点钱。遭遇投资者反对是情理之中。改革要普惠大众,而不是让少数人暴富,因此上交所推出新兴技术产业战略版并不符合改革的宗旨。
  上交所本来就是定位于大盘蓝筹股,搞活大盘绩优股是其历史使命,在搞不好大盘绩优下,就轻言放弃,毛毛糙糙的追逐时髦,搞新兴产业战略版,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其实质就是一种投机心理在作祟,单纯追求规模的思想在作祟。搞活蓝筹股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差异化交易,也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抑制投机来进行,关键是监管者能否会投资者的利益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而不是另辟蹊径,实施新的新兴产业战略版,国际板就是上交所最好的教训。
  证监会也好,交易所也罢,如果都不为投资者着想,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死胡同是难以避免的。抑制市场的浮躁心理和过度投机心理,脚踏实地,首先要从管理层开始。上梁不正下梁焉能不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暂作壁上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