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出+0交易天时地利人和

(2014-03-08 15:19:12)
标签:

股票

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微博新闻发布的形式,通报了2014年各项重点工作部署,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完善蓝筹股交易机制创新,研究蓝筹股市场实施符合其特征的差异化交易机制。”产异化机制虽然上交所没有明说,但实质就是T+0交易,也就是当天回转交易,果不其然,两会期间上交所全国政协委员、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3日表示,蓝筹股率先推出“T+0”没有制度障碍,只有认识障碍。
   从法律制度障碍来说,笔者认为就是不能违背现有的法律制度,2005年《证券法》删除了原法有关“证券公司接受委托或者自营,当日买入的证券,不得在当日再行卖出”的规定,为证券市场推出回转交易预留了空间。因此法律障碍已经完全消除。
 从技术条件来看,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对《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进行了修订,就是明确部分产品实行“T+0”交易。按照修订后的交易规则,债券ETF、交易型货币基金、黄金ETF等产品明确实行“T+0”。因此上交所完全有能力应对当天回转交易。上证所从2002年的日均71.5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日均1388亿元。上证所新一代交易系统于2009年12月4日正式投入运行,在迅速提升交易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安全性的同时,也为未来市场发展提供交易所端的坚实保障。
   针对上交所的倡议,肖钢主席认为,,证监会正在研究T+0交易制度,但未达成共识,监管部门对此十分审慎。他透露,若要推行T+0,不会一步推开,而是考虑在一定范围内,设定一些条件先行试点。其中一种可能是先从大盘蓝筹股开始试行。
    为什么要先从大蓝筹股开始,笔者认为这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密不可分,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盘股票投机性太强,换手率常年处于高位,年换手率超过1000%比比皆是。而大蓝筹则市场较低迷,亟待提振。至于未达成共识,主要是从风险因素考量,怕增加股票波动太大,增加投机色彩。
  中国蓝筹股目前已经成为了地道的蓝筹僵尸,常年成交低迷,四大行的单日交易量还没有一家创业板股票多,增加股票交易活性已经到了一种非常迫切的地步,适度投机应该是一种可以考虑的事情,而且大盘股盘子大,流通市值巨大,资金难以操纵,风险完全可控。从世界范围经验来看,实施T+0交易对提振标的股的而交易活跃度还是较为有效的。如韩国于1997年1月开始实施T+0后,韩国综合指数上涨接近30%。台湾于1994年1月起允许信用交易T+0后,市场冲高,并于1994年8月突破7000点。我国1992年5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并实行T+0交易制度。指数从5月20日616点,暴涨至1265点,单日涨幅达105.36%,至5月25日,上证综指更是登上1420点的高峰。
   就目前市场而言,衍生品交易较为完备,但现货市场交易制度却是非常落后,显得有失公平,上交所新闻发言人称,通过“光大乌龙指事件”,市场的共识越来越充分,认为应该加快推出“T+0”机制,减少因为缺乏纠错手段导致的市场风险。一方面,我国现货和期货市场交易机制不统一,现货市场实行“T+1”制度,而期货市场实行“T+0”制度。另一方面,股票市场上能够通过ETF申购赎回机制,间接实现“T+0”。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体现市场公平性的角度,有必要进一步抓紧研究论证股票“T+0”交易制度。
  从当前市场来说,创业板估值非常之高,泡沫存在已经达成共识,一旦大蓝筹实施当天回转交易,能吸引大量资金流向大盘蓝筹股,有利于以创业板为代表的题材股股价回落,降低泡沫,有利于降低新股的市盈率和老股转让比例。
   既然推出T+0交易能起到众多好处,那为什么管理层还是犹疑不决呢?笔者认为这与管理层谨小慎微有关,证监会官员就认为:“采用这一交易制度也可能带来高频交易、市场波动性和投机性加大、引发市场操纵等新问题。”,笔者认为资本市场本身就充满风险,这种过度父爱思想未必是好事,管理层要做的就是保证大家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交易,而不是替投资者考量风险。
   该官员表示,从国际范围内看,任一市场对交易制度的改革,都是十分审慎的,需要长期、充分论证。我国市场出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考虑,尤其要周密安排技术方案和实践方案。因此,T+0交易制度虽在积极研究,但并没有推出的时间表。但是时不可失机不再来,在概念股估值太高而大盘股估值过低之际,在人心思涨之际,在上交所想法设法提振大蓝筹之际,推出大盘蓝筹的差异化交易是最好的时机。如果事事都要做到面面俱到,那么黄花菜都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