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平淡的走势,笔者翻看了众多分析人士的观点,众多人士分析震荡走势的玄机,有的说是诱多,有的说是诱空,莫衷一是,笔者认为这样的走势并没有任何的玄机,是市场真实情况的一种反应。
首先是改革红利的释放,让市场有了炒作题材,不至于导致赚钱人气全没了而陷入大跌,其次是神秘资金的存在,在关键时刻总能出手力挽狂澜,封杀下跌的空间,三是权重板块估值很低,下跌空间有限,三是煤炭板块煤价企稳明显,四是券商股面临创新机遇,因此大的下跌空间并没有,但下跌空间没有就不等于股指从此就走上了坦荡的牛市历程。因为中国是一个典型的资金推动型牛市。
截至11月8日,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仓位测算的结果显示,截至上周五,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已经达到85.24%。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9.30%,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7.93%。这样的数值已经逼近历史高点,目前基金经理手头的弹药仅剩600来亿元。而且机构依然重仓持有创业板和中小板中的概念股,由于流动性较差,出来颇不容易,再者市场对所为的TMT等股票股指存在分歧,机构资金也是如此,基金经历左右为难,出不容易,不出价格太高,下跌就影响净值,影响排名,到了年底是关键时刻,净值重要,留足现金预防申购也重要,因此在高仓位下,加仓是慎之又慎,可况可用资金不多,只有600亿元,这点资金根本推动不了大盘蓝筹股的大幅上扬,更不支持权重股集体起舞,演绎火爆行情,针对盘面就是成交量迟迟不能放大的主要原因,基金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而大盘蓝筹股由于缺乏可讲故事,也不容易赚快钱,游资也难以推动,得不到游资的青睐,所以尽管估值较低,也难以有趋势性上扬行情。但估值和暴力哥的存在下跌空间也非常有限,现在有媒体报道QFII和RQFII虎视眈眈建仓绩优蓝筹股也对市场有一定的提振作用。
从存量资金看,笔者并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根据以往公布的数据推测,大概在5000亿元以上,但低于6000亿元,仅占流通市值23万亿元的2.5%左右,这部分资金很难推动大盘蓝筹股全面启动,也就难以推升指数出现全面暴涨的牛市行情。何况现在市场主要围绕改革题材展开炒作,自然难有资金光顾权重板块,形成权重狂舞题材暴涨的牛市格局。
从央行货币政策来看,央行本周虽然实施了68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但中标利率并没有出现下降,依旧维持4.3%的高位,说明机构对后市资金面宽裕程度依然不乐观,在CPI高企下,在房地产价格持续维持高位,地方政府投资欲望快速膨胀下,经济复苏虽然不强势,但也较为理想,央行去杠杆化的动作不会停止,适度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延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下,不可能出现单边的大牛市。牛市总是与市场利率高低呈反向关系,而不是正向关系。
从市场本身来看,地产调控政策历来对资本市场影响深远,这两天股市回调主要的做空动力来自于地产以及与之对应的建材钢铁煤炭,近日有媒体报道税务人员在北京秘密培训房产税,各地推出重磅地产条政策新闻不绝于耳,上海推出沪七条发威降温楼市
焦虑房东一夜降价50万而地产行业牵涉众多上游行业,一旦地产调控升级,影响将是不言而喻,在煤价不断攀升下,煤炭板块迟迟未能启动与市场担忧地产调控升级伤及煤炭需求有关。地产调控也会央企银行业,导致银行业不良贷攀升和信贷需求趋弱,从而降低银行业盈利能力。其次是改革的红利释放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改革力度空前,对应的是阻力也会是空前,既得利益者会千方百计阻挠改革的顺利进行,而且公布的只是一个框架,还需要地方政府和各部门的细化才能实施,这都是一个遥远的事情,而且存在一定的变数,市场必要的谨慎是必要的。
从外围市场来看,美国推出QE政策总是扑簌迷离,并不断困扰市场,也给中国股市走势增添不少变数。
尽管IPO一直没有重启,但重启的声音与传闻不绝于耳,在IPO政策没有明确公布以前,市场担忧心理不会消失,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忧虑情绪还会抬升,虽然IPO暂停,但再融资步伐并没有停止,而是越来越猖狂,也让市场投资者苦不堪言,产业资本减持也从来没停止,每一次上扬都成为产业资本离场的良机,抑制股价的上扬空间。
笔者认为目前走势并没有所谓的主力玄机,只不过是市场一种真实情况的反映,那就是上下空间较为有限,但相比较而言,由于改革势不可挡,去行政化激活经济的趋势不可逆转,证监会打击市场违规行为的力度只会加强,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只会加强,投资者的信心也会随之增加,往上的空间会大于往下的空间,后市能维持一种不断反复底部不断抬高的历程,操作上要坚决回避涨幅过大的概念股,今天有分析人士在津滨发展涨幅过倍的情况下依然认为天津板块会进入主升浪是有失偏颇的,但后市还存在反复活跃的机会倒是真实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