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的推出,是利率市场化的产物,推出来可以对冲金融风险,也不是不可以,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作为一种交易产品的推出,自然有正反两面,也难以兼顾各方的利益,作为评论者也好经济学家也罢。没有必要为一项政策的推出寻找一些事是而非的依据,经济理论不能成为国家政策的赞美者,而是要成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颠倒过来就不是那么美妙了,成为了阿谀。
熊锦秋认为:“目前国人投资、投机方式有了更多选择,比如银行存款、网贷、民间借贷、炒金炒银以及包括股指期货在内各种期货产品。这些投资或投机渠道,早就对股市形成一次次资金分流,惧怕股市风险、对股市不感兴趣的投资者多数早就被分流殆尽。即使现在开设国债期货,对多数投资者而言,开与不开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期货市场风险更不可测,并且将实施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目前多数股市投资者不会参与,难对股市构成多大影响。”由于股票市场长时间处于下跌状态,投资者的信心不断下降,留与出一直困扰部分投资者,市场中还有一部分资金处于摇摆不定,是继续留在股市,还是退出另谋出路,市场传言投资国债期货的标准是50万元,这个门槛并不高,很多投资者都可以达到,而国债期货的推出,由于具有比较高的杠杆作用,最低2%的保证金,最高也就是4%的保证金,有亿部分热衷投机的资金就会分流出去,希冀以高的杠杆获取较高的收益,有一部分追求稳定收益的资金,则认为国债期货波动较小,最小波动价位只有0.002元,风险较小,会投资国债期货,因此市场会从高收益和稳定收益两方面做出解读,但都会分流股市资金。其次是机构投资者,包括保险混合型基金,偏股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为了追求高杠杆的国债期货,也会选择卖出股票,降低仓位,转战国债期货,因此国债期货并不像熊锦秋想的那样,不太会分流股市资金,当然分流多少这个难以判断,但是目前股市存量资金极度困乏,只有区区6000余亿元,仅仅能维持市场的一种弱势平衡,哪怕仅仅分流几百个亿或1000多亿元,对股市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都将对股指产生重大影响。因为一旦有资金抛盘,羊群效应的存在,本已极度疲弱的市场就有可能导致大量抛盘涌出,而市场承接盘非常稀少,导致市场出现非理性的下跌,今天早盘沪指一度大跌超过2%,而创业板一度暴跌超过4%,而成交量则并没有明显放大。
截至12年年末,国债余额大约是7.42万亿元,其中70%倍银行所持有,即使全部7.42万亿元国债全部参与交易,按照4%的最高保证金也只需不到3000亿元,因此说体系庞大,难以操纵恐怕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而已。从股票市场内幕交易盛行,到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债券代持风波,过于乐观恐非好事。
熊锦秋认为:“投资者只要按时领取上市公司分红,或者等待分享上市公司高速发展成果就是,说不定这些股票的投资回报率甚至远超其他社会投资的回报率。相反,投资者若以投机目的,追逐题材概念股票,即使没有国债期货推出,也会时刻提心吊胆、担心其他各种各样的所谓利空消息出台。"正是由于A股没有价值投机的土壤,投资者不可能获得正常的投资回报,而且在现有红利税和除权制度下,投资者将陷入分红越多亏损越多的窘境,笔者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但没能记得具体文章题目和内容)熊锦秋曾经写过专门文章予以解读,才导致市场投资者大量逃离,今年就有380万投资者离场,才需要担心国债期货推出对股市的资金分流。如果是一个正常的市场,像美国
市场一样连创新高又何必担心国债期货分流资金,恐怕就是要从资本市场硬赶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正常的市场,也离不开投机资金的炒作,股市本来就是一个投机市,成熟的达斯达克也把3D打印概念龙头个股3DSistem在短时间能炒出翻几倍的行情。没有投机资金的炒作,市场将会是死水一潭,毫无生气。
固然,市场无法阻挡国债期货的推出,但也不值得有人为其大唱赞歌,毕竟将对股指运行产生深远的影响,事实胜于雄辩,今天的暴跌就是最好的注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