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亮在证券时报网发表文章指出,谣言猛于虎,谁之过?实乃一个天问,说她振聋发聩一点不为过。但究竟是谁之过,郭世亮语焉不详,笔者做一点小小的说明。
自新股改革以来,管理层一直以市场化改革作为新股发行的方向,我们不得不说,总的方向并没有错,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能一步登天,在措施不完善下,市场化被人所利用,成为三高发行的代名词,成为圈钱的代名词,被市场人士所诟病,被投资者所痛恨,郭主席上任以来也一直强调市场化步子不动摇,令市场大失所望,新低不断,要求新股停止发行的声音进一步高涨,管理层虽然暂时停止新股发行,但碍于面子,一直不予以公开肯定的承认是暂停新股发行,而面对800多家等候上市的公司也一直强调是一定要发的,前几天投保局答投资者问时有一次强调新股的发行与股市涨跌无关,被市场人士解读为重启IPO制造舆论,因此随着股市的上扬投资者一直担心新股发行重启。造谣者正是吃准了投资者的担忧心理一下击中要害,让投资者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从上可见,造谣者存在的土壤就在于管理层的语焉不详,既然暂停新股发行,何必拘泥于面子,直截了当的宣布由于市场低迷,暂停新股发行,等到市场回升到3000点以上才恢复发行,或是等到财务核查结束,在4月以后才有可能恢复新股发行,那么造谣者就没有存在的土壤了,投资者也就心中有数,不会中了造谣者的伤,就不会有昨天不必要的动荡了。
对投资者而言,要增加持股的信心,唯一的办法就是心里踏实,没有担忧,而中国管理层最缺乏的就是让投资者吃下一颗定心丸,许多政策制定和发布总是朦朦胧胧,让人促摸不透,留下了太多想象的余地,比如通知券商自营盘只准买进不准卖出的传言到现在还是一个谜。
现在管理层又推出了做空机制,更让某些造谣者可以利用做空机制造谣牟利,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比如张裕A的农药门事件,央行降低准备金事件,券商降低基金佣金事件,白酒增塑剂事件,做空者无不赚得满满当当,但造谣者确是逍遥法外,没有一个人受到查处,更不用说受到法律制裁,牵涉到自己的证监会也只是澄清了事,更让造谣者有恃无恐。
为此笔者认为牵涉到资本市场的重大决策,证监会要做到果断透明,不让造谣者有机可乘,其次是加强司法对接,加强部际之间联系,严惩造谣者,让他们觉得造谣是一种得不偿失的事情,才能有效杜绝造假牟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