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定位错失源于传统价值观
(2012-08-24 09:36:34)
标签:
股市圈钱市传统价值观源于股票 |
中国的经济每年以近10%的速度快速发展,但股市的表现却是世界倒数第一,远不及金融危机发源地的美国,甚至比陷入危机的希腊还差。真是“十年涨跌,两茫茫,费思量。”
美国是一个崇尚私权的社会,个人财富不会被随意的剥夺和侵占,故美国是以保护投资者为前提,故在大门口高高立着一块牌子:要像保护七八十岁老太婆一样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崇私权的社会,能给人以高度自由的发展空间,能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故美国能有苹果和微软。
基于“国”为“民”先。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就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任何的工作都围绕更好更快更多的融资服务,三高发行资金超募是市场化的结果,是瑕不掩瑜,是市场化初期的必然产物,创业板退市喊了几年还是停留在意见稿,但再融资已经快马加鞭的开始了。在一连两年股指倒数情况下融资却是一连两年世界第一,祁斌更是无视投资者亏损累累的事实,以中国用20年走完发达国家200年的历程进入世界市值第二而自豪,更是豪言要保持十年融资世界第一。回到市场,在股市屡创新低,证监会以市场化为由,仍不顾专家的呼吁和股民的诉求,圈钱融资功能是一浪高过一浪,IPO和再融资绵绵不断,一些大鳄也不断张开血盆大口,扩容的记录屡被刷新,先是每周11只一天7只,后是一周13只。另据清科研究中心今年1月12日发布的报告,2010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数量达到45家,融资额达到38.86亿美元。但今年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仅为15家,融资额为19.65亿美元。其中今年下半年仅有土豆网一家中国企业上市。而国内的A股市场则完全相反。在市场化发股的名义下,A股市场仍然推出大量新股上市。2011年1至11月份,全球IPO公司548家,其中中国公司324家,占比59.1%;其中A股IPO公司263家,占全球IPO公司的47.99%。可见美国在市场低迷时,是限制新股发行的节奏的,同样香港市场也大幅削减市场新股融资总量,这就是股市为多少人服务还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不同,也就是我国股市跟跌不跟涨的根源。
基于轻私利,贬个体的经济价值观,反映到资本市场就是对违规的宽容和包庇,致使粉饰业绩,虚构新项目欺诈上市层出不穷。南都电源在国外私有化退市后,回归A股,募资20亿,但业绩大变脸,证监会也是无动于衷。我们以中概股风波为例,SEC对多家中资公司展开财务作假调查,最多时有130余家公司被交易所列入黑名单,至今仍有48家面临摘牌的风险。多家公司面对被集体诉讼赔偿的命运。美国监管机构要求上市公司履行准确的信息披露,并为投资者提供保护和索赔,安然公司因虚报收入,被发罚的倾家荡产,中间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也是被迫破产,合作人自杀,绿大地虚增收入,欺诈上市,董事长不仅逃过牢狱之灾,还能获得数亿元的回报颐养天年,真是天壤之别!
在一个崇官权社会氛围中,资本市场中的人为了一己私利,纷纷依附于权力,并被权力所左右,一些离权力比较近的人,优先得到发展的机会,先人一步的得到巨额的财富,所以每个人都希望与权力拉近距离,就有每个发行人可以花费千万元巨款打通政府关节,因此权贵和有关系人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大赢家,手眼通天的职业董秘也分得一杯羹,帮忙上市的公关公司也大发不义之财。唯有无权无势的股民被边缘化成为待宰的羔羊,很难获得财富的机会,贫富分化愈演愈烈。但其弊端也暴露无疑,财富创造的源泉也逐渐枯竭,这一点尤以创业板最为明显,上市成了公司发展的终点,面对一夜暴富,创业者失去了创业的冲动,把心思都用在怎么样尽快套现上,而无心思去创业,创业者成了为富不仁的典范。
资本市场的三公就是指参与各方的机会和权利的平等,因此必须把维持市场的三公原则作为资本市场的价值取向,并在制度的制定和日常监管中予以保证,目前中国股市证监会的权力过大而市场诚信普遍缺乏,建设一个依法治市的监管机构和诚信的资本市场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