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认清百隆东方 》说盈利状态好,现金流充沛,急着上市,还有一个原因,光鲜的背后是财务造假,据媒体披露, 该公司涉嫌通过调节毛利率、费用的不实核算等利润操纵手段,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涉及金额巨大。
百隆东方的保荐人中信证券与百隆东方有着扯不清的关系,中信证券持有中信产业基金(香港)35%股份,而百隆东方在2010年8月出资2000万美元成为该基金唯一股东的合伙人,中信证券的公正性值得怀疑。自己怎能保荐自己?
招股书显示,近三年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40.33%,在6月12日挂牌后,以12元开盘,叫13.6元发行价破发11.77%,仅仅过了48天,业绩出现了戏剧性的大幅下滑,从年复合增长40.33%到大降55-75%,在7月30日公布业绩大幅下滑55-75%后,当天即告跌停,破发已达32%,昨日又大跌4.85%,收在8.82元,破发35.3%,投资者又一次被市场所戏弄,被黑天鹅的翅膀扇迷糊。
在其招股书和中信证券的路演时都强调欧债危机得到缓解,出口形势好转,业绩增加有保证,把一个夕阳行业描绘成朝阳行业,但仅仅过了48天,就改口说受欧债危机影响,出口受阻,客户流失,导致业绩大幅下滑,出尔反尔如此之快,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中信证券有否做了尽职的调查还是满口胡说。
中信证券在这个项目中得到了近5000万元的收入,而投资者每手亏损高达480元。中信证券仅仅说他荐而不保是太轻了,说他忽悠投资者和坑骗投资者也不为过。证监会诚信建设不离口,保护投资者利益不离口,是否从百隆东方做起,给人做出一个样板,失信者严惩,投资者受保护,样子吗?香港的洪良国际就是。发行人退市,交出募集资金和同期利息,中介机构终身禁入,最好开出5000万元罚单,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保护投资者,否则就是空谈。
作为发审委员面对媒体的质疑,我行我素,没有把好最后一关,依旧让其通过发审,成功上市圈钱,也难逃干系,证监会口口声声说要加强诚信建设,不能光喊不做,那就从自我做起,从百隆东方查起,看看发审委员们有否做到尽职审查,是不是有被公关的嫌疑。
近段时间,业绩骤变的次新股不断涌现,投资者损失惨重,证监会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而应该彻查背后的不为人知的因素,不能只发不监吧,要是只发不监那证监会只能改名,叫发审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