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证券》报道有珈伟股份、晶盛机电、华灿光电、慈星股份、利君股份等19家今年新上市的公司业绩惨遭滑铁卢。这些业绩下滑的新股公司中,保荐券商职责缺失严重。 其中5月11日登陆深圳创业板的珈伟股份发行价11元,首日最高价13.67元。7月14日,珈伟股份发布201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净利润同比下降近100%。珈伟股份最低价8.32元。
笔者无意去苛责中介机构,而是想到了手握重拳的发审委委员,他们是人中豪杰,万里选一,专业知识卓著,实践经验丰富,怎么会让那么多垃圾公司蒙混过关,坑害投资者,个中缘由颇耐人寻味,以珈伟股份为例,短短两个月时间股价暴跌40%以上,投资者财富严重缩水。
这不仅让笔者想到原证监会官员王小石成立了一家专门贩卖证监会发审委员的公司,居然生意兴隆,按照证监会的惯例,委员名单是随机抽取的,而且发审委员的名单是高度保密的,外人很难获取名单,正是由于保密性,成为了王小石的赚钱法宝,话说回来,发行人和保荐人为什么要千方百计花钱买到发审委员的名单呢?总不至于是为了好看吧,笔者鲁钝,只能往坏处想,无非是拉点关系,为日后审核过关多层把握。
这并不是笔者多疑,有事实为证,据报道“两年多的上市历程给老李个人留下了近2000万的财务窟窿,”扣除“600多万元的媒体公关费用”以外,还有1400余万元,是“为了打通各级政府对拟上市公司的关卡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公司成功上市要打通那些关节,笔者不是很清楚,仅知道的有环保核查,这个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公关费用,那么这笔公关费用最大可能就落在了手握生杀大权的证监会手里,而权力最大则非发审委员们莫属。同时该报还披露每家成功上市的公司公关费用都在几百万元以上,近三年有近800家公司成功上市发行,那么就产生了近60——80亿元的公关费用,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证监会有25名主板委员,35名创业板委员,每次审核需要7名委员中5名委员投票通过才算过会,发审委员们掌握着一家企业能否发行成功的最后一关,而企业对上市融资的迫切心情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因此委员们在发行人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对它们进行公关也是人之常情,而能否抵御这巨大的诱惑外人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企业是花了数十亿元真金白银的公关费用,被谁拿走这几十亿元证监会好像缺点交代。
为了有效规避发审委员的腐败行为,证监会制订了《证监会发审委员会办法》,该法规定对违规者可以有谈话警告解聘等措施,严重的可以交给司法机关处理,但中国人最讲究人情,大家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怎么让人相信能监管的公正性呢?司法机关办错案现在都有明确的错案追究机制,国家赔偿机制,唯独证监会没有追责机制,赔偿机制,这与发审委员们的巨大权力和承担的责任很不匹配。前有绿大地,后又新大地,近有珈伟股份,反正错案是千千万万,但没有一个人承担了责任,没有一个发审委员得到惩处,大家说奇不奇怪,难怪胡小黑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也要竞选发审委员,因为那是一个有巨大权力而又不必承担风险的好职业。
笔者曾经在博客里呼吁要对媒体曝光而国会的公司做重点跟踪,看来是远远不够的,要对业绩出现较大滑坡的企业进行倒查,看看发审委员们是否做到了尽职审查的责任,可惜这个工作一直无人问津,还要查查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费用是否合理有无进行公关,这个得罪人的事儿更不要提起,自然是束之高阁。其次是在发审会五天前才给委员们相关招股书,招股书多达十多万字,有时要审核几家公司,委员们还得应酬,看完招股书都是很难了,哪有精力和时间去核实招股书的真伪,这道不能怪委员们,该怪万恶的大扩容,让该委员们疲于奔命,证监会难道不应该早点让委员们得到招股书吗?让他们也能细心的核实招股书的真伪。当然最关键的是完善的制约机制,没有严酷的惩处机制,一切的规定都是纸老虎,是无法阻止人的贪念的,证监会应该抛弃自己管自己的陋习,一旦出现类似于新大地和珈伟股份等严重问题,一律移交检察院渎职局审查,以示公正,也可以进一步开放审核关节,引入媒体和投资者参加,对相关环节进行公开监督,让一切在阳光下进行,减少暗中操纵时间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