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伟人光鲜的背后

(2012-06-20 17:55:32)
标签:

伟人

成功

背后

心酸

杂谈

        每年9月26日之后,山东曲阜都举行盛大的祭孔大典,祭孔大典是由“乐·歌·舞·礼。”组成的大型综合性庙堂舞祀,以纪念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伟大一生。
         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火连天,礼崩乐坏,有·一队衣衫褴褛,脸色疲惫,行色匆匆的人连续十四年不停的奔走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妄想传播他们的治国方略,这就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
      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权势,为了利益,臣可以杀君,灭国五十二,杀君三十六,父可以杀子,子可以杀父,夫可以杀妻,妻可以杀夫,兄可以杀弟,弟可以杀兄,没有人性没有人伦。为此孔子提出“仁义治国”之道,崇尚“礼乐”,提倡“忠恕”,主张“德治”和“仁政”,改变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恢复他心目中的太平盛世。鲁定公14年,55高龄的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之道,带领学生开始漫长的14年游说之路。先到卫国,再到曹·宋·郑·陈·蔡·齐·楚·杞等国,最后又回到鲁国,拜见了70多位诸侯,向诸侯宣扬自己的治国之道,寻求自己的仕途之路,但在那个崇尚武力征战的年代,孔子的学说很难得到诸侯的认可,最好是敬而不用,更多的是碰一鼻子灰,当然也免不了受点冷嘲热讽。
       孔子一路上可谓是风餐露宿,吃尽苦头,三月不知肉味不算苦,又一次被困荒野,绝粮七天,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主张又得不到认可,真是凄苦。
      鲁哀公14年,孔子弟子冉有带领鲁军战胜齐军,乘机接回郁郁寡欢的孔子回到鲁国,结束了孔子的游说之路。14年漫漫黄沙路,司马迁用“道大不能容”给了他一个完美的诠释。孔子回国后,仍是处于敬而不用的状态,已近70高龄的孔子报国无门,只好闭门修书,整理文献,广收门徒,培养出历史上著名的“七十二贤”,个个成为各国的栋梁之材。孔子与鲁哀公16年患病而死。
      谁也想不到,孔子死后,不仅他的儒家思想得到广泛重视,统治中国长达千年,后人还把他称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还被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同一时期的古希腊,也有一位被誉为西方孔子的伟大人物,那就是苏格拉底,他也在古希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他反对靠战争来治国,而是提倡专家治国。
    苏格拉底也同孔子一样,贫困潦倒,是西方犬儒派哲学创始人的老师,常年穿着一件常年不换洗而皱皱巴巴的脏兮兮的袍子,也同孔子一样崇尚教育,他常常在广场,体育馆,商店,街头,作坊,庙宇等地,向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无钱人,贵族,贫民,手工艺人等等施教,当然也包括柏拉图和亚西比得等名门望族,听他畅论治国之道,对专制的当权者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苏格拉底教人以美德,追求智慧,走进自己的灵魂。他把自己誉为思想的产婆,是为指导人们产生正确思想而生。
    苏格拉底常常口若悬河的向青年们大谈自由思想,自由政治,引起保守派贵族的不安和愤怒,在公元前399年以煽动青年罪和侮辱雅典神的名义被捕。
     可悲的是,当他戴着脚镣手铐在雅典的的大街上***示众时,他终身教化的民众把他当成异类,遭到民众的痛骂,人们向他投掷石块和烂菜叶,还向他泼脏水,纷纷要求处死这个不顾家庭,不要妻子儿女,满口胡说八道的异教徒。
       面对一双双愚昧的眼睛,人类的先知心里一定充满着痛苦!
   苏格拉底为了祖国追求善的理想,而他的祖国则用他的死刑酬答了他的贡献。
   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圣徒和殉教者,因此当法官要他承认自己的错误就可以获得赦免时,苏格拉底回答:“你们杀死的只是我的肉体。”是啊!苏格拉底为哲学注入的强心针,激起的巨大浪涛,我们至今还感觉到他的余波。
       与苏格拉底一样,开创了西方文学先河的荷马,不仅仅是一位盲人,而且一生穷困潦倒,常常过着流浪乞讨的生活,却创作了被称为西方文学奠基之作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部著作在很长的时间内影响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和伦理观。
         荷马生前,没有一座城市愿意收留他,见他就把他驱逐出城,最后因饥饿死在了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的路上。但在他死后,他曾经生活过的城市都列举各种理由,证明荷马出生于自己的城市,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创作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同荷马一样的穷苦,过着“满径蓬蒿”“举家食粥”的生活,1762年幼子病逝,曹雪芹也一病不起,又无钱医治,抱憾而死,以一席草席裹尸下葬。
      这部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皇皇巨著,在今天有多少人穷其一生去研究,还形成了一门科学叫“红学”。
       无独有偶,美食家小说家汪曾祺在下放劳动时也非常潦倒,一次没有吃的东西,但肚子又饿得实在难受,汪曾祺就开始画马铃薯,画好后就扔到火炉里,还幽默的说,吃烤马铃薯,我们不得不对其乐观的心态所佩服。事后,他还对友人说,我是世界上吃过马铃薯最多的人。
     说到画马铃薯,我们不得不提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他第一幅主要作品就是《吃马铃薯的人》,他一生都处在贫穷痛苦中,经历三次爱情挫折,1892年在与高更的争吵后,因极度痛苦而割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由于不堪精神病的痛苦折磨,在法国美丽的瓦茨河畔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一贫如洗的离开了人世。梵高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他说过:为了艺术,我拿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梵高生前一文不值,只卖出过一幅画,而且价格低的可怜,但死后,他的画却是身价陡升,很多画都高达数千万美金。
     同梵高一样英年早逝的还有 伟大的音乐家舒伯特,他为了专心创作,辞去了教师职位,由于没有固定的收入,一生贫困潦倒,他的一些作品也反映出他的压抑和苦闷的情绪,长期的困苦生活,使他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只活了31岁便英年早逝了。一次他饥肠辘辘,就去餐厅吃饭,但苦于身无分文,坐了很久,看到一张报纸,上面有一首小诗,他就把它谱成歌曲,才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但几年后这份手稿在巴黎拍卖会上起拍价就高达4万法郎。舒伯特短暂的一生,留下了众多宝贵的音乐作品。成为德语国家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
     无独有偶,我国也有一位与舒伯特一样贫穷的音乐家,那就是阿炳,阿炳原名叫华彦钧,生于清光绪19年(公元1893年8月17日)蜚声国际乐坛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是其代表作。日本一位指挥家说人们应该跪下来听这样的乐曲,长征火箭还把《二泉映月》送入太空。
     阿炳自小失去父亲,由婶母抚养大,养成了一种很强烈的隐忍性格,自小学艺,后因吸毒等致双目失明,他穿着一件破旧的蓝布长衫,手拿二胡,肩背琵琶,走街串巷,沿街卖唱,艰难的挣回一个个铜板,有时还不得不饿着肚子,在寒冷的冬夜里受尽煎熬。苦难的身世和悲惨的生活,阿炳无计可施,只能选择他所钟爱的音乐,用音乐诠释这不公的社会,无奈的人生,艰苦的生活,于是一首首充满着悲愤和哀怨的音乐不断的从他的二胡里流淌出来。
      虽然贫穷,但他有着中国文人所固有的清高,一次汤恩伯请他唱堂会,他一口拒绝,在遭到一顿毒打后,还编了一首歌,伴着二胡痛骂他们。
      人称阿炳虽生活贫穷,但有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
     相比舒伯特幸运的是,阿炳的晚年新中国成立了,1950年5月26日,他被请到大型会场公开表演,这是他唯一一次公开表演,新中国给了一位艺术家应有的尊严,在演奏会上阿炳说:“我给无锡家乡的乡亲拉琴,拉死也甘心。”为了让他的艺术能流传万代,中央音乐学院还派出专家为他录制了《二泉映月》等六首曲子。
      由于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录制了六首曲子后,阿炳因病去世,未能留下他全部的作品,给我国音乐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
     在阿炳死后,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民间艺术家,无锡市政府塑造了一座铜像,阿炳至死都不可能想到自己能成为这座城市宝贵财富和尊贵的代名词。
       自然界有一种美丽的帝王蛾,他只有经过一道狭窄的暗道的痛苦折磨,才能翱翔天空,难道人类也是如此吗?“自古英雄多磨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伟人难道只有经过贫穷和血的洗礼才能成为伟人吗?
      生活困窘,壮志未酬,自认为能开启人类心智的学说被认为是异端学说,像伽利略一样还要面临被绞死的命运,穷其一生创作的艺术瑰宝被认为是一文不值的废物,伟人们要承受多大的痛苦,需要多大的胸襟才能承受这非人的磨难,坚定的走完自己人生之路。仰望伟人,我们肃然起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