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上市之忧
(2012-05-07 08:02:06)
上海银行因迫于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已经等不及了,你先赴香港上市募资,再回国内募资,但仍希望同时两地募资。深交所为了拉拢上市资源,希望降低上市门槛,吸引更多的商业银行赴深交所上市,目前在证监会有16只银行股等待批准上市。但目前市况低迷,资本市场无法承受银行业的巨额募资。据说证监会也比较慎重,光慎重是不够的,在目前情况下,根本不能开这个口,开了将一发不可收拾。
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央鉴于城市信用社的经营风险,通过当地政府剥离不良资产,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而发展起来的,其大股东一般都是当地政府,是当地政府重要的融资平台,目前地方平台的风险已经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城商行有多少平台贷或表外资产会成为坏债,谁也说不清楚,地方政府发展过度依赖投资的习惯没有得到任何改变,导致低水平项目大量建设,产能严重过剩,或投资到不能产生自己直接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当中,这些资金都是地方政府通过过度举债而来,城商行一般由地方政府控股,很多高管具有政府官员的背景,毋庸置疑的成为地方政府融资首选。上市后一旦风险暴露,会引起骨米诺骨牌效应,引起资本市场的恐慌,由此产生的金融风险就难以掌控了。资本市场不应该成为城商行降低风险的地方,也不能成为城商行释放风险的地方。
从各地频发的城商行金融事件来看,其风险控制能力还很弱,内控制度也不健全,城商行的资产规模结构也不尽合理,盈利渠道单一缺乏新的利润增长点致使盈利水平低下等制约。城商行和农商行虽然经历多次整顿,但离现代化管理的金融机构还有不小的差距,亟待加强科学的管理能力。
城商行和农商行经历近年的快速扩张,资本消耗过大,急需补充资本金来满足业务扩张的需要和满足监管的指标。但由于城商行缺乏内源性补充资本金的能力,目前只能通过增资扩股或发债的方式补充资本金,由于发债数目巨大,利率大幅提升,成都银行发行十年期次级债24亿元,利率高达7%,年利息支出高达1.68亿元,占其利润的十分之一,成为城商行心中无法承受的痛,上市融资就成为他们首选的方式,地方政府出于政绩的需要,也力推城商行上市。银行埋怨实体企业缺钱了就找银行,同样银行缺钱了也不能总是想到资本市场,套用一句叶檀的话,资本市场不是一块香甜的唐僧肉,银行要咬一口,央企要吃一口,民企也
来一口,区域振兴吃一口,行业振兴也吃一口,券商期货也吃一口,地方金改也来咬一口,总之谁都爱来一口,此乃题外话了,就此打住。
但现在城商行却大都贪快求大,片面追求异地扩张。作为城商行应该立足本地,补大型商业银行不愿为小企业服务的空子,大力扶持本地中小企业才是根本,现在完全变味了。深交所以中小银行服务于中小企业为幌子,降低上市门槛是立不住脚的,银监会主席就说很难监管银行拿到优惠政策怎么用,不给中小企业放贷怎么办。一旦城商行上市拿到资金后,不向中小企业放贷,而走上快速扩张之路,走上商业银行的老路上市——异地扩张——再融资——再扩张怎么办?谁能监管得了她!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强迫他该向谁贷款而不该向谁贷款吗?
目前资本市场还很低迷,而城商行融资额相对较大,资本市场根本无法承载他们的巨额资本需求,加上他们本身的缺陷,贸然开口,将重创本已弱不禁风的资本市场。
目前城商行应适当放缓扩张的步伐,转变到资本市场融资补充资本金的考虑,用利润留存的方式补充资本金,市场融资只能是短期补充资本的应急只需。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