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化•批评 |
有个笑话:美国人爱向前看,所以电影里都是未来科幻;中国人爱回头看,所以电视剧都是穿越宫廷。言下之意,中国现代没什么可骄傲的,也没什么想象力和希望,只能挖老祖宗的东西充数。
我想,现象是事实,但这解读还是有不少偏激的。不说中国山寨风浓厚,火了一个电视剧就有众多跟风者,哪天一部好科幻出来,照样能有一堆穿越未来;就说喜欢追溯过去这件事本身,也是很多文化因素造成的。中国是世界近代史上一个与其它任何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迥异的存在体,我们有着无比绚烂的历史文明,但在最近一百年,先被现代科技无情地击败,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跌到谷底,盲目崇拜洋枪大炮象征的西方文化;后被自己拦腰截断,十年时间几乎废弃了所有还存在的文化习俗与精神。偏偏这一切都结束了,我们还用整个世界都想不到的方式实现了经济的全面崛起,GDP已经到了世界第二,预测十年内有希望超过美国达到总量世界第一。
对于一个GDP崛起的国家,最希望得到的是文化尊重。你看中国人去欧美国家旅游,几乎就是去送钱,大牌店里排队的十有五六是国人,一买包买五六个的也多是国人。按理说,这样的消费者算真正的上帝了吧?但其实外国人虽然欢迎你来送钱购物,但很多华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他们看咱,和咱看没进步没转型的山西煤老板一样:有钱归有钱,但土仍依旧土。人们说饥渴营销对中国人尤其管用,但实际谁不希望,自己被尊重着消费呢?
所以不管文化产业,还是创业设计,不管我们对内,还是对外,都希望自己有一个鲜明的中国文化形象。资本无疑是无国界的,但文化有国界。为了在统治世界几百年的西方现代文明前赢得一份尊重,我们最好的办法不是把自己变成假洋鬼子,而是挖掘自己的文化内涵,来一个分庭抗礼。不然你一直在别人制定的游戏规则里苦苦挣扎,怎么可能有平起平坐甚至超越的一天?这也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之核心意义。从王澍到莫言,无不如此。
我在上月参加的世界温泉及气候养生联合会第65届年会上,对此感触尤深。大会有一本会刊,是与会会员、企业的论文专著。西方国家的同行们都写什么呢,从标题就能看出风格:《对患有冠状动脉心脏疾病和雄激素缺乏症的男性患者的康复治疗调查》,全是这风格:如医学论文般,大量临床试验数据、大量化学名词专业术语,以解决问题为基本核心的温泉理疗论文。之前有篇文我说过,在西方的温泉理疗,多数是医保范畴的。看病去开个处方,大夫可能就叫你泡温泉了,所以西方完全是做现代科学研究的架势。
这好不好呢?非常好。在中国是不是要绝对第一的优先考虑呢?我想有待商榷,毕竟中西方市场文化是有差异的,比如中国人的温泉休闲其实还有很多社交功能,不是纯粹为了治病看病;比如温泉理疗和其它医学范畴一样,需要有相当基数的临床样本作为依据,整个医疗体系作为支撑,这些需要时间培养,拔苗助长,就是多了一堆根本不能理疗的热水池,使用不当还对健康有害。但我想,最关键的,是国人对温泉这种景观休闲类产品,有着浓厚的文化期待。在文化消费上,人们不再追着西方生活方式屁股后边跑,而更渴望和自己血脉相连的文化基因能被感染。就像国人对世界的期待一样:功能性的东西,我不缺,或者可以客观地快速追赶;我真正的渴望,是作为一个东方文化下的人,找到得让自己舒适、让他人尊重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最大的满足。
所以我在世温联会刊上的文章就是:《温泉景观设计与国学思想》。从温泉文化追溯到中国水文化,从国学众门类精华集成的审美体系联系到琴棋书画各种艺术对造景的潜移默化,最终就是探讨一个问题:如何将中式思想融入当代国际化设计、现代化景观。我想,任何文化创意产业,在最近五十年内,最重要的课题就是精炼国学文化、熟稔国际趋势。民族的确实是世界的,但需要真民族、真文化,而不是伪文化的忽悠,才能真正让国人拥有让自己舒适、让他人尊重的生活方式。
前一篇:温泉行业审美还能提升多少?
后一篇:三大症结拖垮中国园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