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去的地方——灵水举人村(北京周边游)

标签:
北京周边游灵水举人村雕梁画栋灵泉寺柏抱榆柏抱桑儒雅之风旅游 |
分类: 旅游 |
灵水村是京西古村落中最具文化底蕴的一座,山坳中的灵水村宁静安详,这个坐落在京西古驿道上的山村藏风聚气,松柏罩头,清泉绕村。

明清年间,灵水村出过22名举人、两名进士。民国初年,有6人毕业于燕京大学。这对于一个封闭在大山深处、只有几百人的小村来说,实属不易。

由于此次去灵山举人村是临时决定的,事先没有很好的做功课,只知道这里出了许多举人,到了这里我一直在寻找这个村与其它村落的不同之处。
灵水村保存着旧有的宅院,雕梁画栋,古香古色,它们不同于京城里的四合院,也有别于普通的乡间民宅,其间的石刻、雕画、宅门、楹联无不体现着深深的“仕者风范”。


村落古老庞大,辽、金、元、明、清时的古民居多,而且过去民间所信仰的诸神尽有,所以多古庙遗址。村里还有很多古树名木,浓浓的绿荫,庇护着勃勃的生机,汩汩的清泉溪流滋润着这座古老的山村。

这里佛、道、儒、天主四教相融共存,创造了奇特的宗教文化。
村西莲花山下的灵泉禅寺,是灵水村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寺庙,也是有文字记载北京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明《宛署杂记》记载:“灵泉禅寺,在凌(灵)水村起自汉,弘治年间(1485-1505)僧海员重修,庶吉士论记”。汉代建筑已是片瓦无存了,我们只能获得一些明代该寺的情况。

灵泉禅寺“始自汉时”, 也是有文字记载北京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现在只剩下山门。村里散落着娘娘庙、南海火龙王庙、文昌阁及魁星楼等17座庙宇,村外还有一座建于元代的天主教堂。

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灵泉禅寺宏大的建筑规模和曾经旺盛的香火。灵泉寺,现仅存一座山门、一棵古槐、两株银杏树,其中一棵银杏树为雌雄共体,每年都结下金色的果实,算是这座古刹赐留给后人的恩物吧!

古柏参天:据说此树已有1700多年的树龄
不加修饰的古朴和千百年来沉淀下的文化气息,吸引了众多影视剧来灵水村取景。电影《最爱》、电视剧《亮剑》和《五月槐花香》都曾在此拍摄,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一个拍摄现场。






灵水村,背靠连花峰,前临清水河。有古井、古碾、古宅院、寺庙、商号、寄生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尤以知府刘懋恒及举人刘增广倡导谦让,乐善好施最著,故名京西举人村。该村的、“柏抱桑”京都无二;古银杏“雌雄同株”此处仅有。五进“四合院”山区罕见;灵泉寺建于汉代,历史悠久。三十六盘碾,君子不争,七十二眼井,饮水思源。尊师长,重教育代代传留。

灵水村还有很多醇厚的乡俗民风,比如
在车上我们已经听到有人介绍,至今这里重教育依然,哪怕村里只有两个适龄学生,村里的教育照常进行。

正是这种对文化的认同,让灵水村颇有儒雅之风。

在村中我们遇到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当我们问老人家高寿时,老人回答:“我还小,今年80。” 老人家给我们介绍了村里的情况,让我们看古树和古井。我们问老人:“这些古树有几百年了?”老人说:“几百年不止,我们村里有千年槐,万年柏之说。”
老人说他们的前辈是从山西洪洞来的,给我们介绍古老的建筑。

老人告诉我们,过去这里有人参观浏览时,村里各家各户都是热情欢迎的,现在已经不像过去那样了,就是因为有些游客来到这里探头探脑,还有一些游客偷东西,所以这里的老乡已经不哪么热情了。

灵水先人以“风水”理论择地建村,定“四神砂”而立玄武(龟型)为村形。整个村庄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围合封闭,附阴抱阳,藏风聚气,东进而西收,前罩髽(音zhuā抓)鬏(jiū纠)山,后靠莲花山,依山泉而建,水绕村而流 ,构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体现着灵水先人选址建村的“人的本体文化”。是先人留下的一份乡村建筑的历史文化遗产。

依我看来这个村之所以能够成为“举人村”,与当地重教育、醇厚的乡俗民风、天人合一的理念有关,如果你也信风水,它还与风水有关。
只可惜现在灵水村有一些破败,古建筑年留下失修,村里的小学校合并后已经没有了学生,村中的水渠也因为附近的开采水位已经严重下降而干枯了,年轻人也大多外出找工作,村里已经很少见到老乡了。看来衰败并不是因为年代久远,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被破坏的结果,一个村只是整个地球的缩影而已。
有机会还是可以去这里看看北京周边目前少数仅存的古朴的村落!

更多照片请看我的相册《灵水举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