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心灵励志儿童心理生活能力大自然亲子教养 |
分类: 教养故事─少儿篇 |
http://s15/middle/9ecdd2c1gc1db50b9254e&690
Photo by
Kevin @ 荳芽 蝴蝶 Carol‧台湾淡水
这个标题有点吓人,是吧?有的时候我们遇见很大的难关或者挫败时,心灰意冷之下,既是怨天不公平也是怪自己无能为力时,会忿恨难平的这样发泄──真想死了算了!
这句话在我看来很严重(当然我知道现在也有很多大人拿来当口头禅了),这一两年,我却时常从荳芽口中听到她转述她身边的同学每天每天都在说这句话,一个个七八岁的孩子动不动就是真想死了算了,到底我们的孩子出了什么问题?
我每天和荳芽聊她在学校发生的事,有一次她对我说:「妈妈,我的同学某某某今天问我说,『ㄟ……妳会不会觉得日子过得很无聊?我们星期一也是上同样的课、然后再去安亲班,回家做同样的事;星期二也是上同样的课、然后再去安亲班,回家又做同样的事;星期三也是、星期四也是……每天每天都很无聊,真想早点死了算了……』妈妈,妳觉得呢?」
我反问荳芽:「妳同学这样跟妳说的时候,妳怎么回答她的?」
荳芽说:「我跟她说,『可是妳爸爸妈妈不是也会偶尔带妳出去玩一玩、走一走吗?有的时候大家也会一起出去吃个饭呀、看个电影或者是散个步的,这样就会让生活有点不一样了呀。如果死了,就看不到爸爸妈妈,也没办法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很多事、聊很多话、吃好吃的东西了;我妹妹虽然有时候也满讨厌的,但是我也不想看不到她,我才不想死呢!」
荳芽说的那些「偶尔做的事」正是一个人自一成不变的生活里稍稍获得舒解、调和机会的时候。如果没有了这些规律生活外的活动,日复一日的只是上课、再上安亲班、被父母要求功课,很多孩子即使不把「死了算了」挂在嘴边,大概也时不时的说「好无聊喔」。很多孩子真是无聊到想死!
既要上学又要上安亲班、才艺班的孩子,看似过得很忙,实则忙的只是身体,精神却很空虚,因为他们每天不断重复做的是进不到自己心里面去的无意义动作。没了感受、缺乏感动的孩子,所能被刺激的只剩下肢体感观了,于是,任何去除了炫闹声光色彩的事物都很难引起这类孩子的注意力了。
我看到现在很多亲子书都在教父母如何训练孩子专注力,专注力需要做什么训练,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如果我一直被逼着做我不喜欢的事、做起来无意义的事、每天做重复的事,我大概很难专心,因为我会一直想逃。我相信不擅掩饰的孩子也是如此,而且,他们会把想逃的意念明明白白的表现出来,成为父母眼中的坐不住、没定性、不专心。
要孩子专心,外来的训练方法都是一时的,唯有根本的理解孩子的学习本质、引导他找到学习的方法、体会学习的乐趣及成就感,专注力自然就出现了。
无聊到想死的孩子对任何事物都没兴趣。一朵云、算什么;一株树、算什么;死了一只狗、又算什么;死了一个人,当然也不算什么。
一个对生活、对人生没了兴趣、失了热情的孩子,即使上了一流学府,又如何呢?
星期假日,我和Kevin最常做的事是带荳芽和蝴蝶出去走走。大人辛苦工作了一星期,我每天面对计算机和书,Kevin天天盯着镜头,看得两眼昏花;孩子们也经过了一星期规律的学习生活,大家都需要放松下来休息。而我认为最好的休息就是亲近大自然。
刊头那一张照片是我们一家到淡水骑脚踏车,途中经过一个行动咖啡车,我们买了咖啡和果汁,随性的坐在河岸边发呆、吹风。那天,我们呆坐了好一会儿,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蝴蝶被阵阵凉风吹拂得太舒适了,竟然打起瞌睡……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荳芽带了一个同学回家玩,她们坐在庭院的摇椅上闲闲的摇晃着、吹风,另一个孩子一直不断的问荳芽:「我们要玩什么?就坐在这边很无聊,妳到底要玩什么?」
荳芽的回答是:「我们现在不是已经在玩了吗?」
一阵凉风、一片落叶,都是感动。只是念死书、写评量的孩子,只有劳累身体,内心甚少体会感动的美好,这世间自然少有值得留恋、努力的人事物。当一个孩子可以体会到和爸爸妈妈静静的坐在一起、吹风或看海或发呆是多么美好的生命经历时,他也就学会了珍视自己及生命中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