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译文注释 《菜根谭》整理四、 闲适篇(2)
(2012-01-13 13:33:56)
标签:
菜根谭全文翻译菜根谭全译菜根谭学习教育 |
一四一、万物自性 本际佛同
靜處觀人事,即伊呂之勛庸、夷齊之節義,無非大海浮漚;閑中玩物情,雖木石之偏枯、鹿豕之頑蠢,總是吾性真如。
【译文】
安静之处观察人间事物,即使伊尹吕尚的硕勋嘉庸、伯夷叔齐的节操义行,无一不是大海中浮沫沤泡;清闲之中玩味物理人情,虽是树木山石的偏斜枯竭,麂鹿豕彘的顽劣愚蠢,无例外是我本性真实如常。
【注解】
自性:佛教语,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即本性。唐寒山《诗》之二三八:"寄语诸仁者,復以何为怀。达道见自性,自性即如来。"
本际:指根本究竟之边际,即绝对平等之理体,多指涅槃而言。又作真际、真如、实际。《圆觉经大一七九一三上》:"平等本际,圆满十方。"指真理之根源、万物之根本。《中观论疏卷六末大四二一○一上》:"本际,都是人、法始起处也。"
静处:清净、安静之处。宋陆游《山园杂咏》:"百年竟向愁边老,万事元输静处看。"
伊吕:商伊尹辅商汤,西周吕尚佐周武王,皆有大功,后因并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宋刘过《沁园春寿》词:"平章处,看人如伊吕,世似唐虞。"伊尹,(约公元前16世纪)又名挚,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出身的宰相。他帮助商汤统一了国家,又帮太甲中兴商朝,世人尊为元圣。吕尚,(公元前1155年-公元前1045)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勋庸:功勋。《后汉书荀彧传》:"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硕勋,大功。唐韩云卿《唐丞相赠太子太师崔公庙碑铭》:"恢张硕勋,辉辉衡台。"嘉庸,犹嘉绩。《文选任昉〈宣德皇后令〉》:"功隆赏薄,嘉庸莫畴。"刘良注:"嘉,善;庸,功;莫,无;畴,报也。"
夷齐:伯夷和叔齐的并称。唐李白《梁园吟》:"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 齐事高洁。"伯夷,名允,字公信,谥夷,后人称之为伯夷。叔齐,名致,字公达,谥齐,后人称之为叔齐。叔齐、伯夷为商末孤竹君之子,姓墨胎氏。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及父卒,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为逆父命,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后来二人听说西伯昌善养老人,尽往归焉。及至,正值西伯卒,武王兴兵伐纣,二人叩马而谏,说:"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武王手下欲动武,被姜太公制止,说:"此义人也",扶而去之。后来武王克商后,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逃隐于首阳山,采集野菜而食之,及饿将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节义:谓节操与义行。《管子君臣上》:"是以上之人务德,而下之人守节义。"李贤注:"节谓志操,义谓推让。"
浮沤:水面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灭,常比喻变化无常的世事和短暂的生命。唐姚合《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诗:"走童惊掣电,飢鸟啄浮沤。"浮沫,泡沫。唐清豁《归山吟》:"聚如浮沫散如云,聚不相将散不分。"沤泡,水泡。《随园诗话》卷一引元胡天游诗:"巧悬沤泡住,危累弹丸佳。"喻虚幻不实。
玩:〈动〉本义以手玩弄,玩耍,玩弄。《说文》:"玩,弄也。"研讨,反复体会。《列子黄帝》:"玩其文也久矣。"玩味,研习体味,细心体会其中意味。宋梅尧臣《和长吉上人相遇》:"復遗三百言,玩味自挽髭。"
物情:物理人情,世情。唐孟浩然《上张吏部》诗:"物情多贵远,贤俊岂遥今?"
偏枯:偏瘫,半身不遂。唐杜甫《清明》诗之一:"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偏于一方面,照顾不均,失去平衡。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此作字面解,偏斜,枯竭。
鹿豕:鹿和猪。比喻山野无知之物。清方文《访沉昆铜村居》诗:"天寒且作鱼龙卧,地僻应同鹿豕羣。"麂鹿 即麂。《剪灯馀话听经猿记》:"等闲不遣僧童扫,借与山中麂鹿眠。"豕彘,即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墨翟非儒,目以豕彘;孟軻讥墨,比诸禽兽。"
真如:佛教语,谓永恒存在的实体、实性,亦即宇宙万有的本体,与实相、法界等同义。《成唯识论》卷九:"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如,〈动〉本义遵从,依照。《说文》:"如,从随也。"常,〈名〉规则,规律。《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形〉恒久,长久不变。《广雅》:"常,质也。"《易象下传》:"未变常也。"虞注:"恒也。"如常,就是遵从本性规律永恒不变。
一四二、拂意不语 冷暖自知
花開花謝春不管,拂意事休對人言;水暖水寒魚自知,會心處還期獨賞。
【译文】
花开放花凋谢春天不过问,不如意的事情不要对他人言语;水暖和水寒冷鱼自己知道,合意的地方还是期望独自欣赏。
【注解】
会心:领悟,领会。元黄溍《晓行湖上》诗:"会心乍有得,抚己还成叹。"情意相合,知心。唐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诗:"晚定崔李交,会心真罕儔。"
【注】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五集素》同文。
一四三、不生障碍 莫逞英雄
閑觀撲紙蠅,笑痴人自生障礙;靜覘競巢鵲,嘆杰士空逞英雄。
【译文】
悠闲地观看扑打纸窗的苍蝇,笑话愚痴的人自行产生障碍;静静地窥觇竞争巢穴的鸟鹊,感叹杰出人士凭空自逞英雄。
【注解】
扑纸蝇:即钻纸蝇,宋白云守端禅师(1025-1071,宋临济宗杨岐派僧。湖南衡阳人。俗姓周。)《蝇子透窗》偈中之譬喻。偈曰:"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痴人:愚笨或平庸之人。见○九九【注解】
觇:〈动〉本义暗中察看。《说文》:"觇,窥也。"窥觇,暗中察看,探察。《韩非子备内》:"人臣之於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於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覘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慠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刼君弑主也。"
一四四、看破缘息 悟入心明
看破有盡身軀,萬境之塵緣自息;悟入無懷境界,一輪之心月獨明。
【译文】
看穿看透具有尽头的身躯,万境尘世因缘自然止息;觉悟进入没有襟怀的境界,一轮如月心性独自清明。
【注解】
尘缘:佛教、道教谓与尘世的因缘。见○四八【注解】
悟入:佛教语,谓觉知并证入实相之理。语本《法华经方便品》:"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於世。"
心月:佛教语,谓明净如月的心性。语本《菩提心论》:"照见本心,湛然清净,犹如满月,光遍虚空,无所分别。"
清明:见一二四【注解】。此处谓清澈明朗。唐元稹《西县驿》诗:"去时楼上清明夜,月照楼前撩乱花。"
【注049】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三集峭》同文。
一四五、风冷神爽 味淡齿香
木床石枕冷家風,擁衾時魂夢亦爽;麥飯豆羹淡滋味,放箸處齒頰猶香。
【译文】
木床石枕清冷的家庭风尚,拥着被衾的时候梦中灵魂亦然明爽;麦饭豆羹淡泊的滋养味道,放下筷子的时候牙齿腮颊依然清香。
【注解】
石枕:石制的枕头。宋蔡确《夏日登车盖亭》诗:"纸屏石枕竹方牀,手倦抛书午梦长。"
家风: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词:"一葛一裘经岁,一鉢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
拥衾:谓半卧以被裹护下体。清陈梦雷《西郊杂咏》之四:"拥衾不敢寐,中心伤且悼。"
魂梦:梦,梦魂。唐李嘉祐《江湖秋思》诗:"嵩南春徧伤魂梦,壶口云深隔路歧。"
爽:〈形〉本义明亮,亮。《说文》:"爽,明也。"明爽,开朗直爽。宋曾巩《<洪范>传》:"人之为德,高亢明爽者,本於刚,而柔有不足也,故济之以柔克,所以救其偏。"明晰,清楚。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字字俱费经营,字字皆欠明爽。"
麦饭豆羹:麦饭,磨碎的麦煮成的饭。宋陆游《戏咏村居》之一:"日长处处鶯声美,岁乐家家麦饭香。"豆羹,用豆煮成的糊状食品。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宾婚相召,则豆羹白饭。"麦饭豆羹,指粗劣食品,用来比喻生活水平低下。语本《急就篇》卷二:"饼饵麦饭甘豆羹。"颜师古注:"麦饭,磨麦合皮而炊之也;甘豆羹,以洮米泔和小豆而煮之也;一曰以小豆为羹,不以醯酢,其味纯甘,故曰甘豆羹也。麦饭豆羹皆野人农夫之食耳。"
齿颊:牙齿与腮颊。宋苏轼《橄榄》诗:"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犹:〈副〉还,仍然,多用于书面语。《资治通鉴》:"犹不失下曹从事。"
一四六、除浓淡见 灭欣厌情
談紛華而厭者,或見紛華而喜;語淡泊而欣者,或處淡泊而厭。須掃除濃淡之見,滅卻欣厭之情,才可以忘紛華而甘淡泊也。
【译文】
谈论繁华富丽讨厌的人,或许看见繁华富丽就喜欢;言语恬淡寂泊欣喜的人,或许置身恬淡寂泊就厌恶。必须扫除浓烈淡雅的偏见,消灭欣喜厌恶的情绪,才可以忘记繁华富丽而甘于恬淡寂泊了。
【注解】
纷华:繁华,富丽。见○六一【注解】
淡泊:恬淡,不追名逐利。见○六五【注解】
一四七、识真面目 脱幻乾坤
【译文】
鸟鸣震惊心灵,花儿飞溅泪水,胸怀这样的满腔热情,怎么能获取得到清谈的清风明月;山川写实映照,流水传递神态,认识我们的真实面目,才可以摆划脱离虚幻的袖里乾坤。
【注解】
"鸟惊心"、"花溅泪":引之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惊心,惊惧的心境。唐刘言史《偶题》诗之二:"得罪除名謫海头,惊心无暇与身愁。"溅泪,飞洒眼泪。元卢琦《题全安庄》诗:"山鸟有情怜我去,烛花溅泪为谁愁。"
肝肠:比喻内心。见○七二【注解】。热肝肠,即内心热情,满腔热情。
领取:得到,获得。宋杨万里《题望韶亭》诗:"黄能郎君走川岳,领取后夔搜礼乐。"
风月:本指清风明月。《南史褚彦回传》:"初秋凉夕,风月甚美。" 冷风月,即谈风月,清谈。《梁书徐勉传》:"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天文》:"清谈曰谈风月。"
写照:真实描写。明张鼐《读卓吾老子书述》:"盖人知卓吾为后世著书,而不知其为自己写照。"犹映照。唐席豫《奉和敕赐公主镜》诗:"含灵万象入,写照百花开。"写实。倾吐情实。三国魏曹操《让九锡表》:"惶悸怔营,心如炎灼,归情写实,冀蒙听省。"据事直书,真实地描绘事物。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写实追虚,碑誄以立;铭德慕行,文采允集。"
传神:谓生动逼真地表现出对象的神情态度。多用以形容艺术手段。宋黄昇《木兰花慢题冯云月〈二连环〉词后》词:"惟有空梁落月,至今能为传神。"
摆脱:撇开,脱离。见○五二【注解】。摆划,处置,安排。明汪廷讷《广陵月》第五出:"但不知仪真离此呵,隔几多境界,隔几多境界,我妇人家如何摆划,跳不出闷山愁海。"
乾坤:玄虚,花招。《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牛玉圃道:‘你放的狗屁,你弄的好乾坤哩!'"即"袖里乾坤",谓袖中藏天地,比喻变化无穷的幻术。语本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巩仙》:"尚方独坐凝想时,忽有美人自簷间堕,视之,惠哥也。尚曰:‘袖里乾坤真箇大。'惠曰:‘离人思妇尽包容。'"
一四八、回贪恋首 舒愁苦眉
富貴得一世寵榮,到死時反增了一個戀字,如負重擔;貧賤得一世清苦,到死時反脫了一個厭字,如釋重枷。人誠想念到此,當急回貪戀之首而猛舒愁苦之眉矣。
【译文】
富足尊贵获得一辈子的恩宠荣耀,到了死亡的时候反而增添了一个"恋"字,犹如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贫穷卑贱得到一辈子的清贫困苦,到了死亡的时候反而摆脱了一个"厌"字,犹如释放了沉重的枷锁。人们如果想法拿及到这些,应当及时回转贪恋的念头,猛然舒展愁苦的眉头了。
【注解】
一世:一生,一辈子。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裴回悲生离,局促老一世。"
诚:〈副〉确实,的确。韩愈《祭十二郎文》:"所谓无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果真,如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楚诚能绝齐, 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想念:念头,想法。《百喻经构驴乳喻》:"妄生想念,起种种邪见。"
【注050】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一集醒》同文。句组不同而已。
一四九、红尘幻影 真如佛性
人之有生也,如太倉之粒米,如灼目之電光,如懸崖之朽木,如逝海之一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樂?如何看他不破而懷貪生之慮?如何看他不重而貽虛生之羞?
【译文】
人的生命,犹如硕大粮仓里一粒谷米,犹如烧灼眼目的雷电火光,犹如陡峭山崖的枯朽树木,犹如奔逝大海中一个波浪。知道这些的人怎么能不悲伤?怎么能不快乐?怎么能不看破而心怀贪恋生命的忧虑?怎么能不看重而贻留虚度生命的羞辱。
【注解】
红尘:佛教、道教等称人世为"红尘"。郁达夫《自述》诗之二:"前身纵不是如来,謫下红尘也可哀。"
幻影:虚幻的景象。宋苏轼《海市》诗:"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功。"
佛性:佛教名词,谓众生觉悟之性。《涅槃经》卷二七:"我常宣説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有生:有生命。《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夫万岁一期,有生之通涂;千载一遇,贤智之嘉会。"李周翰注:"有生,谓生人也。"生活;生存。《南史文学传卞彬》:"余居贫,布衣十年不製,一袍之緼,有生所託,资其寒暑,无与易之。"
太仓:古代京师储谷的大仓。《史记平準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太仓之粒米,即"太仓一粟",大粮仓里的一粒谷子,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语本《庄子秋水》:"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灼目:灼,〈动〉本义烧,灸。《说文》:"灼,炙也。"烧灼,高温炙烫。唐白居易《过昭君村》诗:"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目,〈名〉本义眼睛。《说文》:"目,人眼,象形。"眼目,眼睛。《后汉书袁敞传》:"识其状貌,伤其眼目。" 灼目,即烧灼眼目。
电光:闪电的光。宋梅尧臣《和谢舍人洊震》:"电光划划遶巖壁,雷声隐隐生山陬。"
悬崖:高耸陡峭的山崖。宋辛弃疾《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词:"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鎔金。"
逝海:逝,〈动〉本义,去,往。《说文》:"逝,往也。"奔逝,(时间、水流等)飞快地过去。《汉书陈汤传》:"卒兴师奔逝,横厉乌孙,踰集都赖。"逝海,既奔逝的大海。
一波:一浪,亦以喻事端变化。宋范成大《寄虎丘范长老》诗:"一波不动月空照,万籟无情风自吟。"
贪生:过分眷恋生命,多含贬义。见○九二【注解】
虚生:徒然活着,白活。唐王建《宫中调笑》词之三:"愁坐、愁坐,一世虚生虚过。"
一五○、冷觑世事 闲观红尘
鷸蚌相持,兔犬共斃,冷覷來令人猛氣全消;鷗鳧共浴,鹿豕同眠,閑觀去使我機心頓息。
【译文】
鷸蚌相互争持,兔犬共同毙命,冷眼观看使得人勇猛气概完全消失;鸥凫共同戏水,鹿猪一起睡眠,悠闲观看使得我机巧心思顿时止息。
【注解】
鹬蚌相持:"鷸蚌相持,渔人得利"的省语。典出《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后遂以"鷸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兔犬共毙:即"兔死狗烹",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语本《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觑:〈动〉本义窥视,偷偷地看。《史记留侯世家》:"狙击秦皇帝。"以狙为之,字亦作觑。
猛气:勇猛的气势或气概。唐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鸥凫共浴:鸥,〈名〉本义水鸟名,水鸮。《说文》:"鸥,水鸮也。"凫,〈名〉 动物名,俗名野鸭。《广韵》:"凫,水鸭也。"浴,〈动〉本义洗澡。《说文》:"浴,洒身也。"鸟飞忽上忽下。《大戴礼记》:"黑鸟浴,黑鸟者何也?乌也。浴也者,飞乍高乍下也。" 鸥凫共浴,即鸥凫共同戏水。
机心:机巧的心思,机巧功利之心。《庄子天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於胸中,则纯白不备。" 成玄英疏:"有机动之务者,必有机变之心。"明刘基《浣溪沙》词:"早息机心劳役少,懒闻世事往来疎。清风明月总赢餘。"
一五一、举世皆迷 几人开悟
迷,則樂境成苦海,如水凝為冰;悟,則苦海為樂境,猶冰渙作水。可見苦樂無二境,迷悟非兩心,只在一轉念間耳。
【译文】
执迷,快乐极地就成为苦难海洋,犹如水凝结成冰;觉悟,苦难海洋就成为快乐极地,犹如冰涣解成水。可见苦难快乐不是两个境界,执迷觉悟不是两个心态,只是在于一个转变念头的瞬间。
【注解】
涣:〈动〉本义流散,离散。《说文》:"涣,流散也。"涣解,犹冰释。即"涣然冰释",像冰冻遇热似的一下子消融,多喻疑团、困难等很快消除。语出《老子》:"涣兮若冰之将释。"
一五二、人情世味 涉阅为真
遍閱人情,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嘗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真。地寬天高,尚覺鵬程之窄小;雲深松老,方知鶴夢之悠閑。
【译文】
普遍涉阅人间情感,刚刚认识疏放狂逸的足够珍贵;备极品尝人世滋味,方才知道恬淡寂泊的修为真谛。大地宽阔天空高远,尚且感觉鲲鹏前程的窄隘狭小;雾暗云深松柏苍老,方才知道云鹤幽梦的悠游闲适。
【注解】
阅:〈动〉本义在门内考察、计算事物。《说文》:"阅,具数于门中也。"经历。清《铁花仙史》:"那夜跳窗而出,原来就是此楼,思之恍如昨日,不想早阅三年。"涉阅,涉猎,阅读,谓经历。
疏狂:豪放,不受拘束。见一○○【注解】。
备尝:受尽,尝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备极,犹言十二分,形容程度极深。唐元稹《告赠皇考皇妣文》:"先夫人备极劳苦,躬亲养育。"
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见○三○【注解】
为真:本意为官员由暂时代理转为实授。《汉书韩延寿传》:"入守左冯翊,满岁称职为真。"此作字面解,修为真谛。修为,修行。明《蕉帕记提因》:"不知弟子怎么修为,纔到上乘。"
鹏程:比喻前程远大。唐唐彦谦《留别》诗之一:"鹏程三万里,别酒一千钟。"鲲鹏,古代传说中能变化的大鱼和大鸟。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窄小:狭隘,狭小。唐白居易《重戏赠》诗:"往往归来嫌窄小,年年为主莫无情。"窄隘,狭小,狭窄。《元典章刑部二系狱》:"虽有已盖房舍,若窄隘不能分拣,即仰别行添盖。"
云深:即"雾暗云深"迷蒙渺远,喻相距之遥远。宋冯取洽《摸鱼儿玉林君为遗蜕山中桃花赋》词:"玄都观里应遗恨,一抹断烟残缕。愁望处。想雾暗云深,忘却来时路。"
鹤梦:谓超凡脱俗的向往。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地凉清鹤梦,林静肃僧仪。"云鹤,即鹤。晋陶潜《连雨独饮》诗:"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闲云野鹤,比喻远离尘世、隐居不仕的人。唐孟郊《送豆卢策归别墅》诗:"短松鹤不巢,高石云不栖。君今瀟湘去,意与云鹤齐。"幽梦,隐约的梦境。宋张先《木兰花》词:"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