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译文注释 《菜根谭》整理四、 闲适篇(1)
(2012-01-13 13:25:21)
标签:
菜根谭全文翻译菜根谭全译菜根谭学习教育 |
【四】 闲适篇 (132--231)
【四】闲适篇
一三二、融合自然 心旷神怡
晝閑人寂,听數聲鳥語悠揚,不覺耳根盡徹;夜靜天高,看一片雲光舒卷,頓令眼界俱空。
【译文】
白天清闲人们寂寥,听几声鸟儿鸣叫宛转悠扬,不由得耳根完全清澈;夜晚宁静天空高远,看一片云中霞光舒展卷缩,顿时令眼界完全空旷。
【注解】
鸟语:鸟鸣声。宋梅尧臣《和欧阳永叔〈啼鸟〉十八韵》:"君今山郡日无事,静听鸟语如交争。"
悠扬:形容声音的曼长而和谐。唐陈羽《梓州与温商夜别》诗:"迎风骚屑千家竹,隔水悠扬半夜鐘。"
云光:云层罅缝中漏出的日光。唐杜牧《商山麻涧》诗:"云光嵐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餘家。"
舒卷:舒展和卷缩。南朝齐王融《巫山高》诗:"烟霞乍舒卷,猿鸟时断续。"
眼界:目力所及的范围,引申指见识的广度。见○八二【注解】
一三三、妙行无住 缘起性空
世事如棋局,不著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見真空。
【译文】
世上的事犹如棋盘局势,不执着才是技高人手;人的一生好似陶瓦盆罐,打破了才见真正空无。
【注解】
妙行:殊妙(犹绝妙。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九:"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之行法(按法行事)也。《大方等陀罗尼经四》曰:"不离善友,常说众生妙行。"《法华玄义四》曰:"妙行者一行一切行。"三妙行,又作三清净,为‘三恶行'之对称。指三种智者所爱乐,能招可爱之果之行。身妙行,指亘一切加行、根本、后起等一切善之身业。语妙行,亦为亘一切加行、根本、后起等一切善之语业。意妙行,一切善思,亦即无贪、无嗔、正见等三种意业。
无住:佛教语,实相之异名,谓法无自性,无所住着,随缘而起。佛教称"无住"为万有之本。唐张说《杂诗》之四:"悟灭心非尽,求虚见后生。应将无住法,修到不成名。"
缘起:佛教语,谓一切有为法,皆待缘而起。《维摩经佛国品》:"深入缘起,断诸邪见。"引申为事物的起因,起原。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译经上昙摩耶舍》:"耶舍为説佛生缘起。"
性空:佛教语,十八空之一。谓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暂生还灭,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唐王维《山中示弟等》诗:"缘合妄相有,性空无所亲。"
棋局:指在棋盘上布子的形势。《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世事纷纷一局棋,输赢未定两争持。须臾局罢棋收去,毕竟谁赢谁是输?这四句诗,是把棋局比着世局。"
不著:不执着,无挂碍。宋梅尧臣《寄隐静山怀贤长老》诗:"高僧心不著,一似五峯云。"
瓦盆:陶瓦制的敞口盛器。唐杜甫《少年行》之一:"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真空:佛教语,一般谓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界限的境界。南朝陈徐陵《长干寺众食碑》:"自非道登正觉,安住於大般涅槃;行在真空,深入於无为般若。"空无,佛教语,谓一切事物从因缘生,唯心所造,了无自性。《维摩经菩萨行品》:"观於空无而不捨大悲。"
一三四、淡然无欲 飘然远引
龍可豢非真龍,虎可搏非真虎,故爵祿可餌榮進之輩,必不可籠淡然無欲之人;鼎鑊可及寵利之流,必不可加飄然遠引之士。
【译文】
龙可以豢养不是真龙,虎可以搏斗不是真虎,所以官爵俸禄可以饵诱荣升幸进的人,必然不能笼络淡然无欲的人;鼎烹汤镬可以触及恩宠利禄的人,必然不能加害飘然远引的人。
【注解】
爵禄:官爵和俸禄。元范梈《奉寄翰林邓侍讲》诗:"世间爵禄不易致,何独去就如飘风。"
饵:〈动〉引诱。《三国志》:"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饵诱,犹利诱。《魏书薛安都传》:"怀吉本不厉清节,及为汾州,偏有聚纳之响。自以支庶,饵诱胜己,共为婚姻。"
荣进:荣升高位。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烧尾》:"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朋僚慰贺,必盛置酒饌音乐,以展欢宴,谓之烧尾。"幸进,以侥幸而进升。《后汉书皇后纪赞》:"既云德升,亦曰幸进,身当隆极,族渐河润。"希图侥幸升官。《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先是司天监丞徐起 等言遇先帝御楼,及帝即位,止迁一官,愿如京朝官例,迁两官。朝廷恶其倖进,条约之。"
鼎镬:鼎和镬,古代两种烹饪器。《周礼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鑊以给水火之齐。"郑玄注:"鑊所以煮肉及鱼腊之器,既孰,乃脀于鼎,齐多少之量。"古代的酷刑。用鼎镬烹人。宋文天祥《正气歌》:"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鼎烹,鼎镬之刑。唐杨乘《甲子岁书事》诗:"竖子未鼎烹,大君尚旰食。"汤镬,煮着滚水的大锅,古代常作刑具,用来烹煮罪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鑊。"
宠利:恩宠与利禄。《书太甲下》:"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於休。"宋苏轼《谢应中制科启》:"在家者能孝而恭,在官者能廉而慎,临之以患难而能不变,邀之以宠利而能不回。"
飘然远引:飘然,轻松闲适貌。元曹之谦《东坡赤壁图》诗:"雪堂闭户读书史,兴来飘然弄云水。"远引,远去,远游。清陈梦雷《寄答李厚庵百韵》:"脱身思远引,束缚加覊韁。"飘然远引,即轻松闲适远游。
一三五、得失心知 寿夭天限
一場閑富貴,狠狠爭來,雖得還是失;百歲好光陰,忙忙過了,縱壽亦為夭。
【译文】
一场闲置的富足尊贵,羊狠狼贪地争夺得来,虽然得到还是失去;百年美好的时光岁月,匆匆忙忙地度过去了,纵然长寿也是夭亡。
【注解】
闲:〈形〉闲暇。贾谊《鹏鸟赋》:"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空着,没使用。清洪亮吉《治平篇》:"野无闲田。"闲置,空放着,搁在一边不用。宋惠洪《冷斋夜话诗误字》:"老杜诗曰:‘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今误作‘波浩荡',非惟无气味,亦分外閒置‘波'字。"
狠狠:前一个"狠",〈副〉非常,同"很"。《西游记》:"这家子远得狠哩!相去有五七千里之路。"后一个"狠",〈动〉下定决心。老舍《骆驼祥子》:"他爱钱如命,可是为维持事情,不得不狠了心。"此处用"羊狠狼贪"加注。狠。凶狠。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光阴:时间,岁月。唐韩偓《青春》诗:"光阴负我难相偶,情绪牵人不自由。"
寿夭:长命与夭折。唐黄滔《祭林先辈》:"诚寿夭靡移于夙契,且鬼神何害于善人。"谓寿限。清恽敬《说仙上》:"有朝夕为寿夭者,蜉蝣是也。有三十日为寿夭者,蝉是也。"
一三六、鱼鸟亲人 莺花避俗
高車嫌地僻,不如魚鳥解親人;駟馬喜門高,怎似鶯花能避俗。
【译文】
高大的车嫌弃地面僻静,远不如鱼鸟明白亲近人们;车的四马喜欢门楣高大,怎么像莺花能够规避世俗。
【注解】
高车:高大的车,贵显者所乘,借指贵显者。唐皎然《咏史》:"借问高车与珠履,何如卑贱一书生?"驷马,指驾一车之四马。《史记管晏列传》:"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駟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唐许浑《将赴京师留题孙处士山居》诗之一:"应学相如志,终须駟马回。"高车驷马,语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城北十里曰昇僊桥,有送客观,司马相如将入长安,题其门曰:不乘高车駟马,不过汝下也。后入邛 蜀,果如志焉。"
僻:〈形〉偏僻,偏远,很少有人去的。《楚辞涉江》:"虽僻远其何伤。"僻静,偏僻清静,人迹罕至。《朱子语类》卷一二○:"如人当纷争之际,自去僻静处坐,任其如何,彼之利害长短,一一都冷看破了。"
鱼鸟:鱼和鸟,泛指隐逸之景物。指梦境。见○三七【注解】
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宋杨万里《丙申岁朝》诗:"仙家风土閒中是,岁后鸎花报早无。"借喻妓女。清吴伟业《行路难》诗之十七:"名都鶯花发皓齿,知君眷眷嬋娟子。"
避俗:避世隐居。唐杨凭《千叶桃花》诗:"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规避,设法躲避。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行乐》:"时蚊蚋之繁,倍於今夕,听其自嚙,欲稍稍规避而不能。"
一三七、佛法难逢 念佛享福
千載奇逢,無如好書良友;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爐煙。
【译文】
千年奇特遇逢,不如友好书信良善朋友;一生清闲幸福,只在碗内佳茗炉中香烟。
【注解】
佛法:佛教教义。唐韩愈《送灵师》诗:"佛法入中国,尔来六百年。"佛所具有的法力。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佛法无边,其信然乎?"
念佛:佛教修行方法的一类,约分称名念佛、观想念佛与实相念佛三种。一般指前一种,即口诵"阿弥陀佛"或"南无阿弥陀佛"。五代齐己《赠念法华经僧》诗:"念经念佛能一般,爱河竭处生波澜。"用以表示感谢佛的保佑。《红楼梦》第九十回:"不説黛玉病渐减退,且説雪雁、紫鹃背地里都念佛。"
千载奇逢:即"千载奇遇"形容极其难得遇到。清李渔《怜香伴女校》:"我想班姬以一女子,夺太史公著作之权,真是千载奇遇。"千载,千年。形容岁月长久。唐韩愈《歧山下》诗:"自从公旦死,千载閟其光。"
无如:不如,比不上。见○二三【注解】
好书良友:好书,表示友好的书信。《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君所,欲为范雎必报其仇,乃详为好书遗平原君 。"良友,品行端正的朋友。晋葛洪《抱朴子交际》:"櫽括修则枉刺之疾消矣,良友结则辅仁之道弘矣。"情谊深厚的朋友。唐杜甫《送韦评事充同谷判官》诗:"且復恋良友,握手步道周。"
清福:清闲之福。元耶律楚材《冬夜弹琴颇有所得乱道拙语三十韵以遗犹子兰》:"秋思尽雅兴,三乐歌清福。"
只在:就在。唐贾岛《寻隐者不遇》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碗茗炉烟:碗茗,碗,茶碗。茗,〈名〉泛指茶。《封氏闻见记》:"晚采者为茗。"佳茗,好茶,好茶叶。宋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炉烟,熏炉或香炉中的烟。宋苏轼《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诗:"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裊裊十里香。"香烟,焚香所生的烟。宋王寀《玉楼春》词:"风轻只觉香烟短,阴重不知天色晚。"
【注047】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八集奇》同文。
一三八、无智是病 净心是禅
蓬茅下誦詩讀書,日日與聖賢晤語,誰雲貧是病?樽壘邊幕天席地,時時共造化氤氳,孰謂口非禪?興來醉倒落花前,天地即為衾枕;機息坐忘盤石上,古今盡屬蜉蝣。
【译文】
茅室蓬户下吟诵诗文研读书籍,天天相与圣人贤哲会晤言语,那个说贫寒就是病患?酒樽食垒边天作帘幕地作坐席,时刻共同创造化育浓烈气氛,什么叫口福不是禅悦?兴趣来了酣醉卧倒在飘落的花瓣面前,天地就是衾被枕席;机心止息立刻忘记在盘薄的大石上面,古今都是昙花一现。
【注解】
蓬茅:蓬草和茅草,比喻低微、贫贱,常用作自谦之词。明梁辰鱼《浣纱记迎施》:"念贱妾今还在幼龄,寒微未脱蓬茅性。"犹蓬居。唐韩愈《送文畅师北游》诗:"庇身指蓬茅,逞志纵獫猲。即"茅室蓬户",茅草房子。形容住房极其简陋。《宋书孔淳传》:"茅室蓬户,庭草芜径,唯床上有数卷书。"
晤语:见面交谈。唐韩愈《答张彻》诗:"勤来得晤语,勿惮宿寒厅。"
樽垒:樽,〈名〉本义盛酒器。《全图绣像三国演义》:"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酒樽,古代盛酒器。清厉鹗《人日立春用壬寅年人日雪韵》:"佳节翩翩故作妍,新词祝向酒尊边。"垒,〈名〉本义军壁,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说文》:"垒,军壁也。"食垒,多层供盛食物、有提梁的盒子。《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小姐分付春儿,打点春盛食罍、灯笼。"
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语本晋刘伶《酒德颂》:"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帘幕,用于门窗处的帘子与帷幕。唐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诗:"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臺一笛风。"
造化:创造化育。晋葛洪《抱朴子对俗》:"夫陶冶造化,莫灵於人。"
氤氲:古代指阴阳二气交会和合之状。宋周密《齐东野语贾相寿词》:"听万物氤氲,从来形色,每向静中覷。"浓烈的气味,多指香气。南朝梁沈约《芳树》诗:"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口非禅:口福不是禅悦。口福,能吃到好东西的运气(含诙谐意)。清赵翼 《约同人作青鱼会戏呈子才及诸同人》诗:"先生今年口福高,在家一月飫老饕。"禅悦,佛教语,谓入于禅定,使心神怡悦。《维摩诘经方便品》:"虽服寳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復饮食,而以禪悦为味。"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非服名香,但资禪悦。"
衾枕:被子和枕头。泛指卧具。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诗:"衾枕昧节候,蹇开暂窥临。"
机息:机心止息,犹忘机(没有巧诈的心思,与世无争)。唐戴叔伦《将巡郴永途中作》诗:"机息知名误,形衰恨道贫。"
坐忘:道家谓物我两忘、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郭象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此作字面解,坐着忘记,即立刻忘记。
盘石:大石,喻稳定坚固。《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於盘石,寿於旗翼。"杨倞注:"盘石,盘薄(盘屈牢固貌)大石也。"指封藩宗室。唐刘禹锡《为裴相公贺册鲁王表》:"皇家有庆,寳祚无疆,既荣本枝,克固盘石。"
蜉蝣:虫名,幼虫生活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四翅,生存期极短。《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毛传:"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比喻浅薄狂妄的人或文辞。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今人未窥韩柳门户,而先扫六朝;未得李杜皮毛,而已轻温李:何蜉蝣之多也。"蜉蝣外表漂亮,但很柔弱,朝生暮死,生命短促。作"昙花一现"解,昙花,优昙钵花。开花短时即谢。语本《长阿含经游行经》:"(佛)告诸比丘,汝等当观,如来时时出世,如优曇鉢花时一现耳。"后用以比喻事物之乍现即逝。清陆诒经《〈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曇花一现只怱怱,玉瘁兰凋感谢公。"
【注048】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四集灵》同文。仅"兴来"后语。
一三九、食美盘餐 花妍雨绝
昴藏老鶴雖饑,飲啄猶閑,肯同雞鶩之營營而競食?偃蹇寒松縱老,豐標自在,豈似桃李之灼灼而爭妍!
【译文】
金昴躲藏的老迈野鹤虽然饥饿,饮水啄食尚且可以,愿意同鸡鸭汲汲营营地竞争食物吗?高耸屈曲的犯寒松树纵是苍老,丰采标态自然存在,岂能像桃李灼灼辉辉地争持妍丽呢!
【注解】
盘餐:盘盛的食物。清徐枋《食园茄》诗:"园蔬生自好,微物入盘餐。"
雨绝:雨水落地,不可能再回到云层,比喻事情之不可挽回。南朝梁江淹 《杂体诗效潘岳<述哀>》:"雨絶无还云,华落岂留英。"被雨摧残净尽。清谭嗣同《江行感旧诗》引:"芳时宛谢,雨絶霜凋,子女十餘辈皆前殁。"
昴:〈名〉星名。《说文》:"昴,白虎宿星。"按,西方宿,六星,其形促聚。二十八宿之一,白虎七宿的第四宿。又名髦头、旄头。有亮星七颗(古代以为五颗,故有昴宿之精转化为五老的传说)。传说汉相萧何为昴星精转世,后因借为颂人之辞。唐白居易《祭回鹘可汗文》:"天歼骄子,国丧名王。夺气色於阴山,陨精光於昴宿。"金昴,指昴宿。昴宿中,则冬天至。唐元稹《夜绩判》:"玉衡指孟冬之野,促绩鸣寒;金昴临短景之昏,厥人当燠。"
饮啄:饮水啄食。语本《庄子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蘄畜乎樊中。"成玄英疏:"饮啄自在,放旷逍遥,岂欲入樊笼而求服养!譬养生之人,萧然嘉遁,唯适情於林籟,岂企羡於荣华!"
犹闲:尚可,还过得去,还不要紧。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白日犹闲,清宵更苦。"
鸡鹜:鸡和鸭,比喻小人或平庸的人。《楚辞九章怀沙》:"凤皇在笯兮,鸡鶩翔舞。"王逸注:"言贤人困厄,小人得志也。"
营营:象声词。《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朱熹集传:"营营,往来飞声,乱人听也。"往来不绝貌;往来盘旋貌。唐白居易《白牡丹》诗:"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形容内心躁急不安。唐张九龄《上封事》:"欲利之心,日夜营营。"汲汲营营,匆匆往来貌。唐薛能《长安道》诗:"汲汲復营营,东西连两京。"
偃蹇:高耸貌。《楚辞离骚》:"望瑶臺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王逸注:"偃蹇,高貌。"宛转委曲,屈曲。唐卢照邻《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此赠柳九陇》诗:"晨攀偃蹇树,暮宿清泠泉。"元范子安《竹叶舟》第四折:"俺那里有苍松偃蹇蛟龙卧,有青山高耸烟嵐泼。"
寒松:寒冬不凋的松树,常用来比喻坚贞的节操。唐杜甫《哭王彭州抡》诗:"翠石俄双表,寒松竟后凋。"犯寒,冒着寒冷。宋惠洪《十月桃》诗:"雪中桃花夜来折,儿稚犯寒争欲摘。"
丰标:风度,仪态。宋陈亮《祭王天若父母文》:"虽不覩其丰标,而审其平生,敬其吉德。"丰采,风度,神采。《明史张居正传》:"以天下为己任,中外想望丰采。"标态,风采神态。唐冯贽《云仙杂记团沙捏成睡嵇康》:"房琯少时曾至洲渚上,团沙捏成睡嵇康,甚有标态,见者多爱之。"
灼灼:明亮貌。唐韩濬《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灼灼千门晓,煇煇万井春。"灼灼辉辉,明亮炽盛(兴旺繁盛)。《西游记》第三五回:"用此扇,搧此火,煌煌燁燁,就如电掣红綃;灼灼辉辉,却似霞飞絳綺。"
争妍:竞相逞美。宋苏轼《涵虚亭》诗:"水轩花榭两争妍,秋月春风各自偏。"桃李争妍,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二折:"春花艷艷,看红白桃李争妍。"
一四○、寻觅真谛 反璞归真
吾人適志于花柳爛漫之時,得趣于笙歌騰沸之處,乃是造花之幻境,人心之蕩念也。須從木落草枯之後,向聲希味淡之中,覓得一些消息,才是乾坤的橐龠,人物的根宗。
【译文】
我们在鲜花杨柳绚烂漫天的时候舒适自得,在吹笙唱歌喧腾鼎沸的地方获得趣味,就是制造鲜花的虚幻境界,人心的放荡意念了。必须在树木凋落花草枯萎以后,从平淡无奇中,寻觅得到一些真谛,这才是天地的本源,人与物的根本大宗。
【注解】
适志:犹言舒适自得。《晋书文苑传张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覊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郭象注:"自快得意,悦豫而行。"
花柳:鲜花杨柳。宋许月卿《多谢》诗:"园林富贵何千万,花柳功勋已十成。"指繁华游乐之地。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昔在长安 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烂漫:色泽绚丽。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形容草木茂盛。唐陈子昂《大周受命颂庆云章》:"南风既薰,丛芳烂漫,郁郁纷纷。"绚烂,光彩炫目。清黄景仁《春日和容甫》:"绚烂亦云极,但觉意萧森。"漫天,满天。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九:"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
笙歌腾沸:笙歌,合笙之歌。亦谓吹笙唱歌。宋张子野《南歌子》词:"相逢休惜醉颜酡,赖有西园明月照笙歌。"腾沸,形容人声喧腾。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昌龄》:"奈何晚途不矜小节,谤议腾沸,两窜遐荒。"喧腾,喧闹沸腾。唐刘禹锡《聚蚊谣》:"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鼎沸,形容喧闹、嘈杂。宋范成大《题张晞颜两花图繁杏》诗:"若为报答春无赖,付与笙歌鼎沸中。"
声希味淡:指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名声。有曲高和寡,不为人知之意。语本清蒋士铨《空谷香哄笺》:"人间声希味淡半世间,分明唤我返白雪。"
消息:消长,增减,盛衰。休养生息。指在国家经历某种变动而致国力耗损之后,采取措施使之恢复元气。奥妙,真谛,底细。见○○八【注解】
槖龠:槖,〈名〉《说文》:"槖,囊也。"按,小而有底曰橐,大而无底曰囊。龠,〈名〉本义乐器名。《说文》:"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经传皆以籥为之。古代管乐器像编管之形,似为排箫之前身。同"籥"。橐籥,古代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犹今之风箱。《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吴澄注:"橐籥,冶铸所以吹风炽火之器也。为函以周罩於外者,橐也;为辖以鼓扁於内者,籥也。"喻指本源。《隋书经籍志一》:"其教有适,其用无穷,实仁义之陶钧,诚道德之橐籥也。"
根宗:根,〈名〉本义草木之根。《说文》:"根,木株也。"事物的本源,根由,依据。《广雅释诂一》:"根,始也。"根本,事物的根源,基础,最主要的部分。《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宗,〈名〉本义宗庙,祖庙。《说文》:"宗,尊祖庙也。"大宗,本原。《庄子天道》:"夫明白於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根宗,即"根源"。宋张伯端《悟真篇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之十六》:"万卷丹经语总同,金舟只此是根宗。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官。莫怪天机都泄漏,只缘学者尽愚蒙。若能了得诗中意,立见三清太上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