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瑞德堂主2020
瑞德堂主2020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63
  • 关注人气:50,3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谣言遍布的社交媒体

(2014-07-19 11:47:23)
标签:

谣言

饮料

地震

社交媒体

教育

分类: 生活好文
我在美国读研究院,毕业以后同学们都没怎么联系。但是,我在国内读的大中小学,一回国,童鞋们的信息就自动找上门来了,一时间,手机上的社交媒体充满了童鞋们的各种信息。童鞋们的近况没关系:谁在地中海旅行了,谁刚买豪宅了,谁破产了,谁被双规了......我都喜欢看。但是,另一些疯传的信息,就让我哭笑不得了:

一类是耸人听闻式的谣言:比如说央视某栏目刚刚曝光某知名品牌的饮料已经被下毒,含有致癌物云云。拜托!那么严重的一件事,超市怎么还在卖这种饮料?这个谣言从去年就开始流传,每到夏季很多人要买饮料的时候就传得特别疯,瞄准的就是那些四五十岁的欧巴桑,没时间,或者根本不会上网来查证。只要上网一搜,就能发现央视根本就没有做过这个节目了。

其实,“含致癌物”是中国人最容易相信的谣言。但是,“致癌物”这个东西并不像传染性细菌,一沾上就得病那样的。有的人接触好长时间“致癌物”都没有事,有的人接触一点“致癌物”就得癌症了。不同的癌症是怎样产生的,目前在医学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并非一吃“致癌物”就马上得癌症,否则癌症早就像天花那样绝迹了,还会有那么多人死于癌症么?很多“有可能造成癌症”的物质,只不过是在实验室中长期使用,让小白鼠产生癌症的比例多一点而已,距离“怎样产生癌症”的机理被破解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那么多“专家”竟然就可以信誓旦旦地告诉大家哪种食品或物质致癌,哪种“防癌”了?这本身就已经有很大水分了!

还有一个传得很凶的谣言是说某家庭住高级宾馆,结果全家染上了性病。这个谣言还煞有介事地介绍说,因为现在的色情服务大多选用高级宾馆,比较安全,所以,假如宾馆的卧具和浴缸沾到病人的体液,就会传染,云云。这个谣言明显是针对中国绝大部分的人没有接受过性教育的课程,假如在美国的社交媒体上散布这样的谣言,可能连小学生都会觉得好笑。假如性病那么容易传染,就不叫“性”病,而应该叫“传染病”了。所谓“性病”,就是通过性行为,或者有体液交换导致的病,造成性病的病原体,无论是细菌,病毒,还是原生生物,动物等,离开了性部位就很难生存,要造成感染,也必须有非常大的浓度才可以。像谣言里面通过浴缸染上HPV病毒,就如同通过浴缸染上艾滋病毒一样可笑:难道他们是泡在前一个HPV病人的体液里面洗澡的么?还要全身到处是伤口?

另一类是“假专家”式的谣言。比如分析因为某种化学含量增加多少而导致某个地方地震了;或者某水利设施将引起某地发生地震了;或者某种生物大量出现在某地会预示某地发生地震了......等等。更奇葩的,是地震局的“真专家”往往也会第一时间跑出来说并不会有地震。

众所周知,地震预报是全世界都无法解决的一个难题。(网上传说的所谓“张衡地震仪”充其量是一个地震以后报告地震发生的方位的东西,并不是地震预报仪。在我们中学的历史课本应该说得很清楚,传说的童鞋可能连初中都没毕业。)因此,全世界都没人敢说某个地方什么时候一定会或者不会发生地震。所以,无论是谣言的“分析”也好,“专家”的辟谣也好,都没有任何根据:因为谁都无法预报地震。

所以,喜欢使用社交媒体的童鞋们最好还是擦亮眼睛,对自己不熟悉的专业(比如医学,昆虫学,地质学等),千万不要凭着常识或者望文生义来相信、转发。对于任何的“阴谋论”,更加要多打几个问号。因为传播谣言的作法,其实也是一种电脑病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