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瑞德堂主2020
瑞德堂主2020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08,755
  • 关注人气:50,3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度·魂·确定性(三)

(2012-04-04 04:16:52)
标签:

转载

分类: 汉语语文教学
王尚文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批评一针见血。然而,如何在语文教育中组织知识,传授技能,则目前好像还没有得到公认的一致意见。

一.确定性

早在1996年,王尚文先生就指出:“语文教学内容向来缺乏科学的严格规定,任意性的问题最为突出,不分青红皂白、不问酸甜苦辣、不论东西南北,似乎什么都可以往里面塞,反正教这样、教那样都是语文课,甚至茶馆式的瞎扯闲聊也不例外。”[i]这就是说,“语文”的教学内容缺乏规定性、限定性,规定性、限定性的另一面意义就是确定性。2004年,王荣生先生在他《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中界定了“确定性”,在后来的系列文章阐述“确定性”。笔者曾从确定性、规定性、纯粹性、统一性、普遍性等五个方面分辨了“确定性”的特性[ii]。“确定性”与“度”、“魂”一样,是针对“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教学提出的不同层面的要求。

“确定性”是对事物完成了的认识,这个认识经过概念化的方式固定下来,形成了对事物的单一性的规定。王荣生先生给“确定性”下了一个定义:“使用同一本教材的语文教师,教同一篇课文、教同一项知识,从理论上讲,所教的应该是基本相同的内容;同样,学同一本教材、同一篇课文、同一项知识的学生,所学的应该是基本相同的内容。”[iii]科学的认识方法须要扬弃非对象性因素,须要纯化对象,直接对“确定性”进行规定,或者说,“确定性”自己规定自己。王先生的定义在事物之外、通过教师、学生对“确定性”进行规定,描述了一种理想化的现象,“确定性”自身淹没在这个现象中,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规定。

把认识结果确定下来,简便的方法是使用概念表达出来。学科有自己独立的“躯体”,对于它的各个部分的认识,都需要用概念固定下来,形成一个认识体系。语言是特殊的精神活动,精神的活动包含着理解和表达,理解和表达是语言的两种根本的活动方式,语言学习就不能脱离这两种活动。语言形式从量的方面看,包括词、句、篇,这种量同时具有质的内容,它们是人的精神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因此,按照这样的形式规定,词、句、篇安排在不同的年龄段。篇是人的精神相对成熟时期的语言形式,按照篇的内容的现实性与艺术性的标准,篇分为文章和文学;文学按照不同的形式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语言是精神性活动,精神的内核是思维,思维既是语言学习的对象,又是语言学习的方法。按照“语言”的概念推演,构建起它的“躯体”,这个“躯体”的每一部分都是由“语言”确定起来的,是“语言”的特殊形式。语言,理解和表达,词、句、篇,文章、文学,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思维等等,这些都是有规定的、确定的、具有现实性的概念,譬如手、脚,心、肝等都是肌体的确定的部分。

学科中的这些概念纳入到课程之后,在课程规划阶段加以细化,在教材中与活生生的语言材料结合在一起,在教学阶段,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具体地组织教学。我们谈教学的“确定性”,不是含混地指示到密林深处,而是实实在在地让确定的东西摆在面前;也不是从有机体上切割下来,而是连同有机体一起,确定的是课程“躯体”的某个部分。同时认识到,“语言”是活的“灵魂“,它浸没在它的特殊形式中,仍然能够保持自己的存在,又能从它的特殊形式里超拔出来返回到自身;每一特殊形式有相对的独立性,是为“语言”的有限存在,它的存在有一个“限度”,它不能无限地发展自己,不能超出“限度”,无限地发展自己则意味着摆脱了统一性的“灵魂”,超出了“限度”,那么,它将会吞噬这个有机体——癌细胞也是健康细胞,它不受肌体的统一性限制,以自己为目标发展自己,最终导致生命的消亡。



[i]王尚文《语言·言语·言语形式》,《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

[ii] 邓维策《浅论“教学内容的确定性”之“确定性”》,《语文教学研究》,2011年第5期。

[iii] 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03页。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