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度•魂•确定性(一)

(2012-04-04 04:12:58)
标签:

转载

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不清晰,导致教师上课的随意性非常大。然而,中考和高考的语文学科考点和内容却非常清楚。于是造成一个语文老师上课的时候可以随意胡扯,到了考试复习的时候却能头头是道的奇怪现象。

温立三先生几年前发表了一篇题为《语文教学中的“度”》的文章,他从八个方面阐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度”的问题,主要有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度”、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的“度”、联系生活和延伸拓展的“度”、阅读和写作关系的“度”、使用多媒体的“度”、跨学科学习的“度”……。温先生认为,把握好这些“度”,就会有主见,不盲从,不容易走极端,在课程改革中游刃有余,就能走向成功。也就是说,具备把握这些“度”的能力是走向成功的前提。但是,能力是一回事,“度”是另外一回事,在具备把握这些“度”的能力之前,必须要认清这些“度”究竟是什么?

“度”是质与量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量。包含着质的量,它的变化在受到质的限制,在一个量的范围内变化能够保持其质,超出了质的限量,质就随着量的变化而改变。“度”是事物的外部规定性,它从属于事物,存在于概念之中。在“度”中的量变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其一,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中,量要保持质的自身同一性;其,量的变化是有目的的变化,在质的规定范围内,量变要保持质的前后一致性,超出限度,则是为着成为另外一种质,比如,为了得到冰,要把水温降至零度以下,为了得到水蒸汽,则要把水温升至一百度;其三,“度”有确切的规定性。

考察温先生阐述的几个方面的“度”,有的给予了较为明确的说明,联系生活和延伸拓展的“度”就是“紧紧围绕课堂内容瞄准教学目标”。有的并未确切的规定。“基础知识”是关于事物的认识,“基本训练”是一种学习活动,它们不是对立的关系,二者具有一定的同一性。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训练”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培养某种能力;“基本训练”必须以知识为基础、为内容,是融合了知识的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基础知识”的多少不是由“基本训练”决定的,“基本训练”量的大小也不是由“基础知识”决定的,就是说,它们中的一方不构成另一方的质。只就“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这二个方面看,它们没有同一个“度”。但是,“基础知识”的量有一种保持自身不变的质存在着,量的变化受着这个质的限定,量的增减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那么,这个质就是课程目标。“基本训练”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为了目的的行为,它的目的必须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它才是课程内的学习活动。因此,课程目标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共同本质。不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甚至不同学生的语文水平,这些当然是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必须考虑的因素,这些因素因为存在“不同”,不同即变化着,而“度”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变化着的东西不能构成“度”的本质,选择授受式教学还是探究式学习,背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这些因素,而是稳定不变的东西。把教学内容放在整个课程中来看,课程目标是必须实现的,教学手段选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所以,构成选择教学方式的“度”的本质内容仍然是课程目标。这样看来,表面看到的很多的“度”,实质上只有一个本质,这就是课程目标。

因为“度”是事物的外部规定性,它统一于概念之内,所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这个具有统一性的概念。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