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桌矮凳晚餐香

(2015-06-25 22:26:32)
标签:

晚餐

户外和餐厅

人与自然

分类: 散文
准备吃晚饭了,叔叔把烧好的菜端上俗称大桌子的餐桌,婶婶关上门,开灯。我忽然想起叔叔堂屋房间里那张一直闲置着的小长桌,长一米上下,阔六十公分左右,高六七十公分,用四条腿撑起的那种以前吃饭用的长桌。我对叔叔提建议:我们把小桌拿出来到外面吃吧。

叔叔接受了我的建议,把小长桌搬到厨房和堂屋之间的天井里,与小桌子配套的几张矮凳也被找出。我们老小三代五个人,围着这久违的小餐桌,开始吃晚饭。

才六点半不到。夕阳西沉,晚霞如画,淡淡暮色缓缓降
,夜幕欲闭犹未合。昨夜刚下过一场透雨,空气特别的清新。蚊子还未出窝,轻风不时吹过,凉爽舒适,自在宜人。不说吃饭了,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坐着,都是很奢侈的享受。

十几岁的时候,每到夏季,晚餐大多在家门前的场地上吃。一般下午四五点钟,学校里就放晚学了。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放上一锅水,煮粥。粥煮好了,打扫门前的场地。然后自个儿钻进长桌的底下,把它驮到门外的场地上。接下来把粥装到比面盆还要大的头盆里,端到外面的小长桌上。把一摞碗从家里拿出来,用勺子从盆里把粥盛进去,丢在桌上凉。
有时候,到田里摘来梢瓜,腌制成瓜菜,有时候会根据爸爸妈妈的安排,炒一碗蚕豆,更多的时候是从罐子里掏出一碗咸菜、罗卜干之类的东西,这些下粥的小菜准备好了也都端上桌子。爸爸妈妈从田里下工回家,便开始吃晚饭。家家都是这样。有的人家没有能够做饭的孩子,会有不能下地的爷爷奶奶在家,实在上无老、下无小作为帮衬的,一般中午多煮一些,留着晚上到家吃。这样,每天傍晚的这个时光,家家门前喝粥声,端着粥碗互串门,这寒伧却不无暖意的情景,和当时的广播电台的联播节目一样准时播放。当然,也有非常麻烦的时候——天上突然下起雨来,各家都手忙脚乱地朝家里搭桌子,如果雨停了,还会再把桌子搬到外面来。

婶婶催我吃菜,把我从回忆中拽回。我对婶婶说,已经二十多年不在外面坐小桌子上吃晚饭了。婶婶说,他们也难得在外面吃的,在家里吃就着锅子挨着灶,方便,暗了,开灯,热,就打开电扇。我说,下次来,吃晚饭我们还在外面。婶婶说,好啊——在外面舒服,你可要多吃一点啊。

回家的路上,一丝凄楚掠过我的心头。小桌矮凳,不只是乡下人祖辈相传的用物,在乡下人围着长桌矮凳吃饭的时候,城里人围着小桌矮凳吃饭的,也大有人在。可是现在,当城市高楼林立,农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长桌和矮凳,便悄然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叔叔家的长桌还仍然留着,是因为两个快八十岁的年纪大的,出于怀旧意识,没舍得扔掉。大多数的农村家庭,长桌矮凳已经不能找到。不说在城市的蜂窝楼里无法在长桌矮凳上吃露天晚饭,就是在乡村,因为长桌矮凳的绝迹,在傍晚的霞光下,在清清爽爽的场院内或门檐外,想有一次和田园风光的最自然的亲密接触,也正在成为渐行渐远的记忆。

从户外到餐厅,从小桌矮凳到各式豪华的餐桌和餐椅,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我总觉得,人类在向文明不断迈进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东西不能丢失,比如简约和单纯,比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叔叔家的这顿晚餐,真的好香。

2015.6.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