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上,那些坟茔
(2012-11-22 08:52:08)分类: 杂感 |
从郑州经开封向东,我们行走的高速公路和陇海线平行。十一月了,路两边的树木已全部褪去绿色,换上了灰黑或灰黄的冬装,只有一大片一大片的麦子地,像隐着或纵或横的条纹的绿地毯,铺在无边的原野上,任我们的车贴着路面从上面疾速驶过。
细看绿地毯,有隆起的“布结”散落其间,那是人家的坟茔。它们大多都是一抔黄土伴枯草,偶尔有简陋的石碑立于坟前。还有的人家在坟前植一棵松柏之类的树,比纯土丘,比立着石碑的要显眼许多。不知人口学家或历史学家有没有做过统计,在黄河中下游的这一片平原上,曾经孕育过多少生命,自然,有多少孕育便有多少死亡。如果给每一个死亡堆一个哪怕很微小的土丘,怕这片土地早已坟满为患,坟上叠坟了。何况,从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到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逐鹿中原,三千多年,这里不知进行过多少残酷激烈的战争,哪一场厮杀没有多少人在这片土地上倒下?
我的家乡在上世纪70年代
我虽然一度因为祖宗的不得安宁而对于公墓搬迁心怀不满,但总觉得比之眼前所见到的这种零零星星的下葬,是一种进步。但细细想来,设若各家各户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把先人埋在那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这个世界,一定不会成为坟墓的世界。不信,你看看,这片古老的土地,坟茔毕竟只是一种点缀。它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昭示出人类的生生不息。如同只要不被过度污染,大自然有一种自我净化的能力,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也有一种自我净化、自我调控的能力,他们一定会让自己生存其间的这个世界,拥有最自然的景观、最和谐的生态。那些随意散落的长着荒草的小土丘,比那些按照某种模式炮制安放的水泥或石块的疙瘩,或许蕴含更多温情和智慧,和人类有着更亲近的联系。
就在我经过这片让我无限感慨的广袤原野后的第二天,我从网络上看到了关于河南大搞平坟运动的新闻及其相关报道。打开地图看了一下,说的正是我经过的那些地方。下次再经过的时候,我还会见到那些散落的坟茔吗?
20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