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疲劳度

(2017-10-08 12:01:32)
标签:

健身

力量训练

力量举

增肌

rts

分类: RTS响应式训练系统

疲劳度原文作者Mike Tuchscherer

原文地址http://forum.reactivetrainingsystems.com/content.php?62-Fatigue-Percents-Revisited

 

基本要点

从根本上来说,疲劳度百分比是一种计算“你有多累”的工具。如果你已熟悉我们的RTS响应式训练系统,你应该知道如何用某组的重量、次数及RPE来估算该组的1RM。通过观察每组预估1RM的变化,我们就能清晰地知道疲劳何时来临。

为了达到某一疲劳度,你需要练至当天的最重的一组训练 (“起手组”) ,然后根据特定的百分比降低重量,并用该重量反复做组,直至某组次数和RPE与“起手组”相匹配。这个过程是传统的疲劳度做法,又称为“减重组 (load drop) ”,因为重量在做完起手组后降低。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疲劳度是和减重幅度相关的,利用这点,我们就能在起手组后做很多不同的操作。

 

重复组

疲劳度的另一个用法就是“重复组”,顾名思义,你需要用相同重量及次数反复做组。由于RPE会随着疲劳度相应上升,我们即可通过观察RPE的上升来拿捏疲劳度水平。举个例子,假设你对RPE的评估准确,并且计划要求你做x3@8, 5% 疲劳度,那么你就可以进行如下操作:

405x3 @7

415x3 @7.5

425x3 @8 假设该组为当天起手组,那么之后重复按此做组,直至5%疲劳。

425x3 @8

425x3 @8

425x3 @8.5

425x3 @9 完成

你对RPE的判断准确度直接决定了该方法的效果,例子中精确到了0.5,你也应该有这样的水平。

 

减次组

同样的道理,减次组就是在起手组后降低次数做组,但每组重量不变,直至RPE与疲劳度相匹配。你可以估计1RM来判断是否达到理想疲劳度。

例子:

405x3 @8

425x3 @8.5

455x3 @9 起手组

455x2 @8

455x2 @9 完成,到达5%疲劳度

 

以上只是案例,你可以通过不同的次数+RPE组合达到不同的训练效果,但强度要保持较高。

 

组合使用

理论上,不同的方法可以混合搭配,比如,用2.5%的减重组+2.5%的重复组做总计5%的疲劳度,不过这有几个注意事项。

首先,方法间的排列组合可能要比你想象的复杂,在决定使用前,请先花时间逐一熟悉,到时机成熟再酌情使用。

第二,训练效果可能有偏移。记住,训练效果主要由次数和RPE决定,而训练量决定该效果的程度。无论你使用减重、减次还是重复,它们都会对整体训练效果产生影响 (虽然不大,但着实存在)。因此,将它们混搭可能会将你的训练效果弄复杂,不过这无伤大雅,你知道一下就好。

 

正确使用方式

训练必然会造成生理反应,而最终带来训练效果。因此,只要将训练内容管理得当,所获得的效果就会更加明显。人人都想变强,但强大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笼统的训练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具体到各个层面,面面俱到。

减重”法保持次数不变,而降低后续组的重量。因此,它非常利于做高训练量,从而达到促进身体适应的效果。根据每组的实际表现,它还可以用来提升爆发力。

重复”法保持次数和重量不变,反复做组以导致RPE上升。它能带来多种不同的训练效果:RPE较低时 (低于8) 倾向于提升训练耐受力;RPE较高则能增强你挑战艰难次数的能力。当然了,该方法可能会非常累人,在使用时请注意下你的恢复。

减次”法保持重量不变,而降低后续组的次数。它让你用当天最大重量反复做组,因此效果明显是做强度。该方法强度较高,产出的组次数也相对较少,非常有助于提升神经适应性。

 

以上是三种常见的疲劳度做法,但不仅限于此,世上还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及理念。取得成功的最好方式就是逐一理解,然后针对当下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一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训练强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