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山秋游

浅碧露凝华,霜寒木叶秋,正是秋游好时节
----出发-去秋游----
说了好几个月的秋游终于成行了。南方的秋天真根本就见不到,好不容易凉了两天又回到了夏天。
7月份左右就说要去爬山的活动,一推再推,终于刚下定决心去执行了。本来只有三四个人,然后后面队伍一下子就壮大到浩浩荡荡的八人队伍了。
天气很好,天空很蓝,就是没有什么云遮着,还是有点晒。十级防护将自己包住,一度让朋友很是担心还没开始走就会中暑。
说好去爬山,真的是在爬山,一点都不掺杂水分的。
在山底下还没开始走的时候,就看到路是35度左右倾斜的,然后领队说一路基本都是类似这样的坡度。听到这个说辞,在过来路上刚吸纳的两个新成员立马说她们要打道回府了,刚开始她们还走在我们旁边,后面真的就再也没见到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被劝退了。
来之前就听朋友说,会有3、4段比较难爬的路段,到现场一看是真的难。
对于我们这种平常比较少运动,又少接触户外的人来说,真的很难找到落脚点。抬头看会发现很高很陡,然后看不出有路的痕迹。
不过当开始攀爬的时候就会发现还是会有很多前人留下的脚印、部分树根、突出的石头支撑点,树木也挺多的,走几步就可以抱着树停一会。实在不行,就手脚并用吧。上山真很考验体能,别人轻轻松松就走了大老远了,自己真的就是走几步歇几步,大口地喘气。下山的时候又怕得又死,好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滑了,结果别人轻轻松松一下子就到坡下平缓地带,自己是一步一步颤颤巍巍地踩着下来。
遇到了一群郊游的小朋友,自己真的就是拄着登山杖看他们如履平地地经过,还边走边唱歌。小孩子真的精力无限,自愧不如。
在下坡的时候刚好遇到了2个全身防护,推着重型摩托的兄弟,在底下尝试了几次才顺利地将摩托开了上去,甩了我们一脸灰尘。
大概是极限越野爱好者吧,除了佩服还是觉得好危险,没办法格局就这么大了,觉得太危险的活动还是不要碰好一点。
----本来1/4想着撤退,最后还是走了全程----
来之前就打探好了路线,直到在1/4处有下撤点,如果错过了就只能走全程了。在攀爬了2个小时左右,自己以为早已经过了下撤点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们连1/4处都还没走到,看着前面陡峭的山路,瞬间就有想法了。真的很怕下山的路,那种很陡又没有什么支撑点的路,总是担心自己一不小心滑下去。
大概大家觉得强度还是能接受,也没什么人想着直接撤。小伙伴都很鼓励我,让我再尝试一小段,说实在不行再往回撤吧。
在经过午饭的休整之后,体能倒是恢复得差不多,又开始重新出发。
结果等那段下坡的路走完,他们说最难走的路已经走完了,前面还有3段上下坡,但是会短一些平缓些,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又可以了。
山间的风吹着很凉爽,还会遇到很多同行的人。在徒步的过程中,我会让自己一直保持在中前段,尽可能地跟着前面人的步伐,这样会比较容易找到落脚点,也更有安全感。
大概爬山就是这样,给你带来很多难度,也会给你一点喜欢,当艰难的路程走过,就会到一个新的台阶缓冲,然后再出发,这种感觉很好。
----山顶-天坑----
山顶的风景确实漂亮,在四面树木的包围中,突然出现一个清澈的水池,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闯入眼帘。
周围是梯田般的阶梯,由岩石还有生命力蓬勃的草组合而成。风一吹,水面微微泛着波澜,草木的影子也跟着晃动。有些角度看,草已经变黄了,在南方第一次感受到秋天真的是存在的。
站在山顶可以看到全貌,突然觉得能坚持走完全程是对的,不然都看不到这么漂亮的风景。
我后来才知道这个是最近的网红打卡点,难怪上到这里的时候发现人很多。

----下山-夕阳正好----
从天坑下山就很好走了,基本上可以算是景区了,只有最开始下来的一段是山路,其他大多数都是由石阶组成的道路。突然有点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了,原来我们走的是徒步路线,别人走的是景区观光路线。我们甚至在草坪上好好地躺平了一会。
沿路很多这种树,不知道叫什么,就是觉得很好看。
在经过村庄的时候,从玉米地间看到了夕阳。
----回程-后记----
油麻山秋游徒步行,全程13公里,最高海拔430m,耗时7小时,圆满结束。
除了废“手”废“腿”之外,还有点废鞋。户外相关的装备还是挺重要的,一双防滑的鞋子可以让你走得更稳,一个好用地登山杖可以让你找到更好的支撑点,一个轻便的书包可以帮助你减轻负重。
下一次户外见,不过可能要先休养一段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