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强迫”了吗?
(2014-10-09 14:28:00)
标签:
股票 |
王振,上海精神卫生中心 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临床与预防专委会会员、国际应激与创伤研究学会会员。2003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随后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作至今,主要从事强迫症、焦虑障碍及心理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诊疗工作,尤其在强迫症的心理药物综合治疗领域有较深的造诣。擅长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社交焦虑(社交恐惧)、失眠等常见心理问题的临床诊疗,以及人际交往指导和工作压力管理。长期从事强迫症、创伤相关障碍及焦虑障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与国外多所大学和临床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进行为期两年的工作学习,从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相关的科研与临床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启明星”计划、上海市科委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篇,参编参译著作十余部,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提名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青年十杰、明治生命科学奖等多项奖励与荣誉称号。
强迫症患者通常都有以下特点:他们对自己期望过高,即使不断努力,仍难达到目标,还非常要强、追求完美,内心却又自卑。这种情况在每年年终考评期、每个考试期、尤其在升学压力较大的中考、高考时期尤为明显。虽然强迫症是一种治疗较困难的心理障碍,但只要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障碍。但事实上人们生活中常有“强迫现象”的发生,比如有时会有一首歌老在脑海里响起,或者出门后总在担心屋门是否忘记锁了?煤气是不是没关好?甚至有时会因此回家检查。“或许你还会记得小时候走在铺有地砖的马路上时,脚一定不能踏在线上,或者走几步必须跳1步才能继续向前走等。可以说每个人都可能会有强迫现象,一般来说这种强迫现象程度轻微、持续时间短,不引起明显焦虑等情绪的话,就属于正常的表现,不必过于担忧。只有当这些"强迫现象"给你个人或者周围人带来烦恼和痛苦,给生活或工作造成影响了才可能属于强迫症。
通常那些内心追求完美、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更易患上强迫症。因为这些人总对自己不满意,会习惯性地"反省"自己,甚至苛刻地检查自己的言行,放大缺点,对可能"不安全"、"不确定"的事情过分担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通过重复某一行为或想法,修正自己的 "不足"、确保"万无一失"。久而久之形成习惯,牛角尖越钻越深,最终让自己陷入不反复做就焦虑,越焦虑越做的恶性循环之中。
门诊上所接诊的新发病患者约七成都是青少年及二十多岁的年轻患者,他们许多都是学业优良的学生,有些还是全班、全年级的佼佼者。但由于学校、家庭、社会和他们自身逐渐形成的对自己优秀程度的无止境期待,导致事与愿违,这些曾经令家长和学校无限骄傲的孩子得了强迫症等心理障碍。有的在一道题上检查时间过久,即使经过验算得知正确后仍然反复求证;有的则担心自己错过老师的任何讲解,关注每一句话,反复想有没有没听清楚前面的话,或反复担心周围的噪音、同学的小动作影响自己听讲,结果注意力无法集中,成绩下降;也有人在某些生活事件影响下出现反复担心身体生病影响学习,明知身体很好、没必要担心却控制不住;也有人在压力之下出现怕脏、反复洗手、反复检查……
除了性格特征,某些职业的特定要求也容易导致从业者形成强迫症状或强迫症。据介绍,在临床上较常见的包括会计等金融职业者、程序员、医护人员、教师等。拿会计来说,他们每天面对的都是精确的数字,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反复校对成了他们对工作负责任的一种体现。与此相似的还有教师,她们的工作虽然不像会计那样精细,但一个称职的老师,需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需要细心对待孩子的功课。所有这些工作上的优点,一旦无限放大,就像是给强迫症的入侵打开了一扇门。
其实,无论是先天的性格造就,还是后天的工作使然,强迫症患者都有一个常见的特点:他们对自己期望过高,即使不断努力,仍难达到目标,追求完美的同时也容易引发内心里的自卑。也正因如此,在强迫症的心理治疗中,会强调增强自信、面对现实、接纳不足。
顺其自然,学会使用“拖延战术”
强迫症是一种心理疾病而不是精神疾病,它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若再加上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心理刺激(如父母离异、体罚、缺乏关爱等),在“高压”环境下,就会特别容易发作。然而经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及认知行为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据了解,在治疗思维强迫症上,应“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强迫症患者需要尝试接受不完美,试着放轻松,要学会不害怕失败,敢于面对责任。许多尖子生把考试当作自己获得他人正面评价、获得自尊的重要甚至唯一来源。只要一出现问题,父母总是为孩子包办一切。其实,有时候一帆风顺并不见得是好事,我们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尊的获得、他人正面评价的获得不仅仅是考试成绩,更多的来自生活的点滴,如对朋友的帮助与关爱、对老师的尊重、对父母的体贴和照顾、自己个性的魅力等等。这类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家长及老师应尽早帮助他们走出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应一味改变孩子们的周围环境而忽视了要求孩子改变自己。
除定期去医院赴诊外,强迫症患者还需做不少“家庭作业”。对于行为强迫症的患者,可以尝试运用“拖延战术”,它可以延长强迫行为的反应时间。例如当刚开始要求自己洗手时,就告诉自己过5分钟再洗,此后,延迟的时间也可以逐渐延长。这段时间并不是用来被动等待的,而是再确认一下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是不是强迫症造成的,想想为什么会如此,然后转移一下注意力,做些其他有兴趣、有建设性的活动。
而总是强迫性检查的人,比如在关上门躺上床后又产生了“查门”意识时,尽量将注意力转移到做其他事情上。当转移注意力非常困难或焦虑明显时,也可以尝试集中注意到自己面前的事物,并在心里对其进行描述,如“我的面前有一本台历,台历上面画着……”,以此放松心里不适的感觉,并可结合呼吸、肌肉放松法,让自己精神不再那么高度紧张。这种疗法也被称为暴露与反应预防疗法,其效果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但在这个治疗过程中除了医生的指导外,患者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因为他们每天都要暴露在引发焦虑的刺激情景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里,他们要忍受这种焦虑,直到消退为止,所以整个过程是比较痛苦的。因而部分患者常常坚持不住容易放弃。
强迫性格小测试
1.你是那种注重细节、次序和组织性,或喜欢制定一览表和日程表的人吗?
2.因为努力使事情做得十全十美而花费了大量时间,以至难以完成工作,这种情况你有过吗?
3.你自己或别人是否觉得,你非常热衷于工作或学习,以至于没有时间和别人交往或娱乐吗?
4.对于什么是正确和什么是错误,你有非常高的标准,是吗?
5.你感到难以扔掉东西,因为它们某一天可能会派上用场,是吗?
6.如果人们不同意严格地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你就宁可不要他们的帮助,是吗?
7.即使你有足够的钱,你也不肯为自己和别人花钱,是吗?
8.你经常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而不管别人说什么,是吗?
9.有人说你是固执或刻板的人吗?
以上9条中如果超过4条回答是,您可能有明显的强迫性格。
扩展阅读:
《“强迫”与强迫症》
http://www.baikemy.com/jiankangkepu/6362908728321
《抑郁症的预防》
http://wangjianning.baikemy.com/expert/article/2005236002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