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梁超,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中华中医内科学会委员,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暨老年虚证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老年病专业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从事脾胃病临床医疗研究工作,擅长诊治
各种急慢性脾胃疾病,对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癔球症、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病)、慢性便秘、复发性口腔溃疡(炎)、急慢
性肝炎、脂肪肝、胰腺炎、慢性疲劳综合征、放化疗后胃肠功能紊乱、复杂性功能性胃肠病等均有一定良好疗效;对脾胃损伤的原因认识独到,认为中医药是治疗各
类急慢性脾胃病的最佳首选;对于疾病的诊治研究方面,赞成中西医互相参照比较,主张比较两者的优缺点后,选择最佳方案用于临床治疗中,减少患者的负担和痛
苦。擅长进行体质辨识,长期从事养生、保健指导工作,经常参与各种中医养生保健科普宣传工作,宣传防重于治的观念,认为最好的医疗是非药物的,强调饮食、
饮水、运动、心理对于脾胃病预防治疗的重要意义,对于老年预防保健工作特别主张心态、饮食、运动的综合运用。年均门诊人次在6000左右。
功能性胃肠病是消化系统的一大疾病群,目前诊断水平与治疗效果均不甚理想,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普及率低 多数医师都是传统模式训练出来的,对这个疾病群的认识非常局限,更多习惯于器质性疾病的诊治处理流程。
2.治疗瓶颈突出 随着疾病损伤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新的诊断不断给出,人们突然发现,我们面对许多诊断所能给予的帮助非常有限,甚至就没有!
3.治疗混乱 因为这群疾病具有长期性、反复性、低致命性、低生活质量、高费用、多焦虑抑郁、表现杂乱的特点,多数医师的处理都是采取消除症状、减轻不适、精神安慰、生活指导等。
中医并无功能性胃肠病的疾病概念,但是,这些表现在中医均属于脾胃病的范畴,并且涉及对五脏六腑不同的程度影响,总之,在中医看来,脾胃系统的先天不足是产生功能性胃肠病的基础!
由于每个人的五脏六腑禀赋天生就存在差异,这就会在各种损伤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变化莫测的复杂性功能性胃肠病,导致表现、体征、诊断、治疗、预防指导的难以
统一,特别是长期反复的损伤后,会导致营养、免疫、代谢、内分泌、神经、精神、心理、生长、发育、衰老等方面的继发性损伤,在中医看来就是气血、精气、脏
腑气机、阴阳、元气等的损伤,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走向复杂化。
中医认为,这些疾病的处理必须遵循恢复正常气机、补充气血、消除阴阳失衡的原则,治疗的基础就是充分把握“脾胃为后天之本”的指导思想,把脾胃功能的重建放
在首位,建立重建的方案和步骤,争取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而诊治这些疾病的中西医医师就需要充分把握两个专业的特点优势,区别
对待使用各自的优势与手段。
扩展阅读:
多数消化疾病就是慢性病
http://liangchao.baikemy.com/expert/article/10614894434305
中医药在脾胃病的优势
http://liangchao.baikemy.com/expert/article/10614649730817
加载中,请稍候......